第(3/3)頁 發現一起重處一起,嚴重者剝奪在開平經商資格。 這個處罰可就狠了。 不過多數的商行雙手贊成。 誰也不想被人挖墻腳。 草原上招募牧民本來就很難,人工太不足了。 他們更喜歡規矩,而不是沒有規矩,除非他們自身具備優勢,而現在的開平,他們希望有秩序競爭。 這條規定。 不但保證了他們用工成本,也避免了用工方面的競爭。 商人們獲利,自然不會違背這條新規,很快就落實了下去。 當反對的人少,新規定就容易落實。 當反對的人多,新規定很容易破產。 哪怕是開平開發基建集團總公司,也得考慮自身的威信,不會亂下規矩。 沙布丁日子不好過了。 沙布丁要繳納罰款一百兩,作為違反合同的懲罰。 一百兩對于商行是個小數目,對于沙布丁就是大數目了,他當然不愿意交。 所以開平開發基建集團總公司不允許商行使用沙布丁部落的牧民,讓沙布丁陷入了麻煩。 除了他自身想要的利潤,那些失去工錢的牧民倒無所謂。 他們的工錢由礦場直接結算給沙布丁。 沙布丁剛開始還比較大方,也就克扣兩三成,隨著沙布丁去北平城的次數越多,克扣也越來越厲害了。 現在牧民們對去礦場工作不敢興趣了,因為沙布丁克扣的太多。 沙布丁甚至在北平買了宅子。 “我們的人在礦場工作,一個月才五錢銀子,一百兩銀子,等于一個月白干了。” 在北平新宅子里。 沙布丁向商人抱怨道。 “做錯了事就要承擔后果,你拖得越久,損失的豈不是越多。”商人勸慰他。 “你與開平開發基建集團總公司對著干,人家塊頭大,你得不到好處的。” “唉,太欺負人了。” 沙布丁露出軟弱。 雖然他至今沒覺得自己做錯了,但還是繳納了罰款。 開平以北草原上的六月,像一個大工地。 和三省建設商團的模式不同,開平這里的管理更加嚴格些,因為有開平開發基建集團總公司壓著。 從開平開發基建集團總公司流出無數的項目,被商人們一個個的承包。 遵守開平開發基建集團總公司制定的政策。 無數的牧民離開了馬背,站在地面上勤勞的工作。 至少。 在今年草原旱災的背景下,許多人有了新的生路,不在有死亡的威脅。 “這里要抓緊工期。” 中華重工支援的管理人員體系,成為各個商行的座上賓,幫助商行建立組織骨干。 在管事和班頭們身后,跟隨了部分年輕的畢業生,還有部分草原上的部分年輕人。 草原上的年輕人,多數來自于頭人子弟,會說會寫。 他們和學校剛畢業的畢業生們一樣拿著筆和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