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別說外面的人看不過眼,連周世子的弟弟都不服氣,未來屢次陷害周世子,認(rèn)為自己才應(yīng)該繼承王位。 所以河南將士在北平屬于放養(yǎng)狀態(tài),周世子不怎么搭理,一股腦丟給了北平王府。 心思非常的單純,一心撲在劇本上。 畢竟是“法制”社會,他的確沒有太多的壓力,要不然他弟弟如何陷害他,最后都沒有成功呢。 幾名河南來的士兵,有些害怕。 “如果逃離衛(wèi)所萬一被抓回去,會受到處罰的。” “想逃離一個地方還不容易?只要逃到落腳的地方不追究,誰來抓你不成。” 明朝戶籍雖嚴(yán),但實際上很松。 明朝兩三百年,戶籍人口就沒有什么波動過,可見地方上的散漫之風(fēng)。 如果按照西方的說法,不就是開明么。 “給你三十畝地,你要不要?” “太多了,種不完。” 河南士兵腦袋搖成了撥浪鼓。 “那就二十畝。” “聽說你家里人多啊,三十畝種的下吧?” “能種。” 另外一名河南士兵點點頭。 幾句話下來,河南士兵差點都以為這些地是自己的了,隨后才醒悟,八竿子沒有一撇的事。 “嘩啦啦。” 渠道的盡頭,抽水站把平地河里的水抽到修建好的高堤上。 高堤上挖的溝渠,水浪順著遠(yuǎn)處快速的翻滾,濺起的水花比人還高,看得那些聞風(fēng)而來的河南士兵目瞪口呆。 至于敵人。 只聽到敵人的名字,好像叫做哈刺兀海,可只聞其名不知其人,連此人的手下都沒聽過。 戰(zhàn)事的緊張絲毫不顯。 有好吃的,有好玩的,隔三差五還有戲可看,還有那么多田畝誘惑,河南士兵們差點以為自己來到了世外桃源。 “咱們老家要是有這玩意,多少的荒地能變成良田啊。” 一名小旗喃喃道。 “光這家伙什可不行,你看著這條溝渠,耗費的財力一般人如何承擔(dān)的起。” 另外一名同僚指了指弧形消失在天際線盡頭,灌溉了兩邊無數(shù)田畝的溝渠。 “十年前來過一回北平,那時候到處無人煙,想碰到一戶百姓都難,真沒想到北平變化這么快。” “北平的人多了我沒有意外,但是這個變化令我沒想到。”明朝幾十年的移民之策,讓北方人口迅速恢復(fù),那名總旗才如此說道。 “你們聽說過一個笑話嗎?” “前幾個月,有兩家商行為了爭搶工人,竟然花錢請兩個部落打仗。” “嘶。” 幾名軍官咋舌。 “北平變化大動靜也大啊,江淮那邊商人只是養(yǎng)打手,這邊倒好,直接養(yǎng)部落了。” “燕王府心也夠大的,這都不管。” “別說不管,聽說北邊許多草原人在礦上打工。” “這變化讓人看不懂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