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洪武六諭。
刻在一塊石頭上,立在中華重工工人子弟學校大門口。
中華重工工人子弟學校。
目前是最大的學校。
原來的一座教學樓的隔壁,正在興起又一座教學樓。
當新的教學樓建成后,二十二間教室就會擴張到五十三間。
每間教室的學生越來越多,已經有四十余名。
長條的木桌,兩人一排。
全年制的學生,目前才讀到小學三年級,明年讀完后才會畢業,升入三樓的中學學堂。
中學堂現在的學生,屬于特學班。
課程很緊。
雖然學校規定一旬兩日假,其實學校沒有認真施行,學校的學生,這個月只放過一天假。
以唐宋書籍為主,秦漢書籍為輔,這些知識已經夠學生們學的了,其實七年制都裝不下。
何況這些特學班的學生們。
有底子的還好,勉強跟得上課程,那些只上過鄉間社學,認得些字的孩子就很痛苦了。
他們的根基太差,哪怕每日認真讀書,一時間也很難接受這么多的知識。
不過學校的戶外課是他們最喜歡的。
天微微亮。
周圍的孩子們就已經抵達了學校,在操場上排隊,離早操的時間還有一刻鐘。
學校的鐘樓上,不滅燈燈光的照亮下,孩子們都可以看到時間。
學校的校園里,有黑色的路燈。
路燈上裝的煤油燈。
玻璃的罩子,在夜晚時,學校的工作人員,會在孩子們沒有抵達學校的時候,提前把路燈一盞盞點燃。
為進入學校的孩子們照明。
那些年齡小的孩子,就像白紙一樣,在學校的環境下,其實比高年級的孩子們學的知識要更密。
射科和御科的先生,主要來源于衛所將領的子弟,舍人。
不要小看舍人。
未來鼎鼎大名的戚繼光和張居正,都算是舍人。
“校長好。”
孩子們進入學校大門,看到門口的年輕人,彎腰行禮的喊道。
這座當下規模最大的學校的校長。
竟然是位年輕人。
衛所舍人。
燕山左護衛張玉之子,現二十幾歲的張輔。
未來大明最高世襲國公。
四平安南,三伐大漠,撫定漢王,戰無不勝威名赫赫的名臣良帥,最后卻遭大明“戰神皇帝”牽連,憋屈的死在沙場。
改變世界最偉大的力量多來自年輕人。
張輔。
受朱高熾的委派,建立中華重工工人子弟學校以來,一直做的戰戰業業。
而中華重工工人子弟學校,也是北平最大最好的學校。
所有的先生都是張輔親自去請的。
張輔雖然年輕,但是見識謀略卓然老成,因此才有歷史中的良好評價。
不但朱棣說張輔才備智勇,論靖難功當第一。
原來的朱高熾也說張輔識見謀略,卓然老成,非諸侯所及,且端方有匡直之益,誠難得也。
因此張輔不但沒有年輕人的氣盛,反而在最頑固的老先生面前都努力保持恭敬。
他的態度,獲得了全校先生的贊譽。
常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一個學校學習的知識,離不開校風。
只有校風優良的學校,才能培育出優秀的學生。
雖然中華重工工人子弟學校才起步幾年,但是有最好的校長,最好的師資力量,最好的資源投入,以及周遭良好的社會風氣。
學校之品德風氣,已經冠絕北平。
“當……當……當……”
學校早操鈴聲響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