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是朱元璋又能怎么辦呢。 老大老二先后離世。 老三是個無用之輩,能穩住山西不讓人心煩已經是對他最大的期望。 山西近些年不平靜啊。 隔三差五的災害,導致山西生流民。 幸虧有個北平,吸收了不少流民,否則朱元璋都還以山西會否發生亂民造反的事情而擔憂。 至于老五。 對這個兒子朱元璋早就放棄,玩他的百草去吧。 自己和妻子生的五個兒子。 唯獨老四朱棣成器。 從來沒有讓自己失望過,有朱棣在,朱元璋既放心北疆,又放心國內。 只可惜老四的兒子不省心。 朱元璋越來越迷茫。 他甚至有時候會做不出決定,這在他的一生中從來沒有發生過,哪怕最為難的時刻,他也心中如鐵,從來不會迷茫。 老四是個孝順的孩子,也是個乖順的孩子。 但老四的兒子不同。 老四的兒子有野心,從高勉之案的時候,哪怕還沒有定論,朱元璋已經覺察出了老四的兒子心中隱藏的野心。 天下哪里有巧合至極的事。 一件接一件,答案已經明了,根本不需要查。 此時。 應天府的天氣已經寒冷。 朱元璋的身上又開始痛了,從腰部,背部到頸部傳來的陣陣疼痛和惡心,放在普通人身上早已痛不欲生。 唯獨朱元璋。 面色如常,人們看不出他的心情。 他不但繼續坐在榻上,而且還在聽取奏疏,按部就班的處理國事。 大多數的國事有前例可循,有規章制度,朱元璋可以快速的做出批復。 可有些事需要琢磨。 甚至讓人為難。 “當初工部支持的那家蒸汽機工廠黃了,至今就沒有開起新的一家嗎?”朱元璋不滿的問道。 “回圣人,沒有。” 李道信臉上也納悶不已。 這件事雖然跟他不相干,但是他知道圣人留心,所以對這些事派了人盯著。 “為什么?辦家工廠就這么難?” “辦工廠不難,但是北平的蒸汽機已經流入江淮地區,那邊賣的蒸汽機價格很便宜,新開的工廠競爭不過,開一家關一家,也就沒商人開了。” 都說朱元璋打壓商人,不懂經濟。 甚至清朝編制的明史,說大商人沈萬三為朱元璋修城墻,朱元璋嫉妒沈萬三之富,謀害了沈萬三家族,把沈萬三流放云南。 可謊言終歸是謊言,只要認真去調查,立馬露出馬腳。 朱元璋登基做皇帝的時候,沈萬三至少已經死了十二年,更不提云南還要等洪武十四年才收復。 清人根據民間傳說來編造的此段記錄。 而民間傳說還講沈萬三得道成仙去了呢。 而且大名鼎鼎的開中法可是洪武朝制定的。 這種商業手段之精明,源頭起于宋朝,連宋朝都忽視了,沒有引起重視, 但是在明清兩朝大放光彩。 商人得利,邊地得糧,地方得人口,各方獲其利,正所謂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惠而不費。真謀國之至計也。 朱元璋對于經濟之道是有一定認知的,但是達到什么程度就不得而知。 所以朱元璋明白了應天府的蒸汽機工廠為什么失敗。 “而且最近有許多舊的蒸汽機流入各地,讓蒸汽機的價格越發壓了下來。” “許多商人采購蒸汽機,會優先去搶購舊的蒸汽機。” 朱元璋忍著陣陣刺痛,苦思其中。 “中華重工和中華重工體系,以及上下游產業鏈。”朱元璋的腦海里,突然閃過這樣一段文字,來源于報紙。 這段話經常出現在報紙上。 “想不到還有這樣的威力。” 朱元璋無奈的搖頭,“此子構建的思路一環套一環,外人無法琢磨透徹,實在是非人也。” “看來應天府想要學習北平的工業模式無法成功。”李道信故意說道。 朱元璋露出笑容。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