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十月。
北平的中秋慶早已過去,但民間仍然還慣性的保留著余味。
上水城區。
老北平城與附屬大興縣之間。
正街寬廣,在居民樓與居民樓之間有許多的巷子,某深處的巷子,周圍有五幢兩層小樓房。
他們的院子正好互相對著,形成一條半封閉的小巷子。
在巷子上,一張舊床榻擺在道路一旁,幾名男人盤腿坐在上面,圍著矮炕桌喝酒。
一盤花生米,盤子中堆得滿滿的,四個男人皆穿著中華重工的工服,用筷子夾一顆送入口中。
“嘶。”
一名男子放下酒盅,臉上皺成一團,然后發出愜意的聲音,透露出滿足的味道。
“女孩子上什么學,最后還不是嫁人。”
“家里的女娃吵著要上學呢。”
“胡鬧不是。”
他們在工廠辛苦的工作了一天。
此時,天色已經昏暗了下來,他們趁著月色,這些鄰居們已經迫不及待的聚到了一起。
在工廠里,他們是工友,雖然不在一個廠子。
在家里,他們是鄰居。
他們相處的時間比任何人都要長久,有共同的話題,穩定的生活,是家里的頂梁柱,比任何時候都要有自信。
“吱呀。”
院子門打開的聲音傳來,走出一名少年,看到了榻上的幾名長輩,連忙彎腰行禮。
“劉伯,父親,周叔,陳叔。”
少年恭敬的尊稱道。
“嗯。”
少年的父親不置可否的應了聲,看也不看少年一眼,其余的幾名長輩露出笑容。
“趕緊去吧,他們都在你周叔家。”
“是。”
少年笑著去了隔壁的家里。
不一會。
隔壁就傳來了少年們的玩笑聲,讓安寧的巷子顯得吵鬧了起來,嫌棄的大人們露出不滿的神情。
“誒,這些孩子。”
“真讓人擔心啊。”
“這幾年日子越過越好,孩子們恐怕忘記小時候的苦了,我看啊,讓他們去田里干活,連扁擔都挑不起,以后可怎么辦哦。”
“別說孩子,你家院門要上油了,每天開關吱吱響,聽得受不了。”有人向少年的父親抱怨。
“過兩日休假吧,去供銷社買點滑油回來,這東西比尋常油好使。”少年的父親端起酒盅喝了一口。
幾名男人在閑聊的時候,其中一處的院內,幾名婦人正在摘菜洗菜,滿院子的蔬菜,一旁是一口口的小壇子。
婦人們正在制作北平有名的醬菜,等制作好了,會成為家里日常的小菜。
婦人們的身邊,有女孩子們幫忙干活,女孩子們還幫忙看著一名嬰兒。
嬰兒躺在搖籃里,上面掛著撥浪鼓,女孩子時不時去搖一搖,很快就逗笑搖籃里的嬰兒。
而在隔壁的院子里,房屋里亮著燈光,七名九歲到十四歲的孩子,正在燈光下讀書。
說是讀書,書本其實灑落在地面上,他們擠在榻上玩鬧。
桌面上點燃的煤油燈,看得清楚他們稚嫩的面龐。
“我要參加今年的竹球會。”
“你不踢蹴鞠了?”
“看看!”那名少年舉起胳膊,顯擺他的肌肉,“我看過竹球比賽,我覺得這才是我喜歡的。”
“比起蹴鞠,我更愿意竹球。”
“你們跟我一起報名參加吧,我決定了,我要單獨成立我的竹球隊,憑什么加入別人。”
“名字都想好了,就用我們巷的名字。”
“好,算我一個。”
“我也要加入。”年齡最小的孩子高舉雙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