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兩旁是寬大的玻璃窗戶,拉著厚重的絨簾,廳內的石柱上,雕刻了蛟龍石刻。
地面鋪設地毯,方形實木寬椅上墊著褥墊,每個實木寬椅間有個小茶臺。
左長史葛誠,右長史金忠,都司陳亨,按察使司墨麟,軍工聯合辦馬王宣,中華重工周世豐……
在場的都是王府的親信高級文武官員,連王府資歷最高的余逢辰都沒有參加會議。
因為此人不夠忠心。
地面很平整,朱高熾坐在正方向,其余人依次而坐,形成一個大方形。
“王府沒有退路。”
“父王去了應天府整整四個月,聽說姚廣孝被關押了四個月,可見父王在應天府之難。”
從洪武二十九年開始,朱高熾逐漸拋出各種試探的話題,到了今年開春,已經不再隱藏心意。
“王爺被召去了應天府已經四個月,至今沒有定論,也不知圣人心意。”金忠接著朱高熾的話說道。
有些話朱高熾自己說,不如下面的人說的效果要好些。
就像葉希賢兵變之事。
王府要求下面的士兵兵變,和士兵們主動兵變,雖然都在王府的控制下,但意義是不一樣的。
就如戴頭盔。
人們自己要求戴頭盔,上面根據需求出條例,和上面直接出條例要求老百姓戴頭盔。
那么本來的一件大好事,卻會造成不同的輿論。
事倍功半與事半功倍的差別。
金忠說完,陳亨說道:“此時此刻,小王爺能做的只有把北平發展的更好,各階層團結一心,才是對王爺在應天府困局最大的支持。”
眾人紛紛發表各自的意見,形成統一的思想。
朱高熾聽著各人的表態,心中忍不住感嘆。
是真的沒有退路。
三百年的小冰河時期,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從元末明初到明末清初的三百年的小冰河時期,人們常常忽視了這個威力有多大。
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
東漢末年、三國、西晉是第二次小冰河期。
唐末、五代、北宋初是第三次小冰河期。
明朝清初是第四次小冰河期。
明朝中末期,海南島都發生了雪災,地方官府上奏凍死人和牲畜無數。
小冰河時期,任何農業國家都是無法熬過去的,任何改革都是無法解決的。
北歐一帶有一半人口死于饑餓。
同時期的明朝不同。
不可能發生餓死一半人還不造反的現象,百分之一的人口活不下去,最后就能掀翻大明。
漢人早就充滿了抗爭精神,也很早就消除了貴族封地制度,讓民間流動性增加,具備了反抗的底蘊。
流民餓肚子可不會乖乖等死,更不會管你皇帝是誰,舍得一身剮皇帝拉下馬。
流民軍摧毀了明朝政治中樞,因為內斗給了外族征服中原的機會。
最后的明軍和流民軍知道了天下將亡。
雙方放下深仇血恨,圍繞在一個大明的旗幟下。
可惜這個時候已經大勢已去,雙方矛盾積弊太深,最后皆流血到最后而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