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早點打完早點消停。” 有些旗官抱怨道。 沒人想要打仗,可打仗又是避免不了的,至少他們這些底層的人不太愿意打仗。 可他們也舍不得好日子。 為了自己的好日子打仗,他們只能隨波逐流了,心里的抗拒要少些。 不久。 大寧成立新軍一營,新軍二營,新軍三營。 每名職業士兵最低每年十八兩銀子的軍餉,待遇從優。 報名的人有,但也不算太多。 畢竟誰都知道,這回可能要真的打仗了。 但是大寧的軍戶多,哪怕少,十個人中只有兩個人報名,那也是兩萬了。 而三營只需要九千兵,仍然可以挑選合格的精兵。 大寧很大。 北平也很大。 寧王宮發生的事情,在北平有絕大部分人并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只有少部分人才清楚。 地方上的百姓們在田地里一如既往的勞作,不同的是各色新式農具使用在農田中。 原來的農具建造材料換成鋼鐵。 經過退火、酸洗等工藝的新材料鋼鐵的三孔犁頭,重量和原來的犁頭相仿。 在保持犁地深度的同時,卻又增加了犁地面積,且沒有讓耕牛耗費更多的力氣,極高的增加了土地生產效率。 隨著鐵道馬車的淘汰,以及開平,大寧軍戶經濟合作的發展,兩地為北平提供了大量廉價的牲畜。 百姓人均耕地面積增加,收入也增加,提高了他們的消費能力,可以購買牲畜和機器。 三孔的新犁頭,耕牛。 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多尋常農戶家中的常用工具。 得勝淀。 顏鈍最初開墾百萬畝新田的地區。 這里的百姓分田在二十畝以上,如果按照原來田畝的劃分情況,這里家家都是“富戶”。 也是北平當下人均耕地最多的地區,合計四萬戶的農戶,滿足了近百萬人的口糧。 供銷社的化肥,成為了暢銷物資。 “今年的化肥價格保持不變。” 如此利好的消息,讓百姓們笑的合不攏嘴,他們的收入高了,而化肥的價格卻沒有上漲。 如果有心人觀察北平,可以發現北平有不少物資這些年來一直沒有漲價。 焦炭、生鐵、化肥、玻璃、水泥、木材、蜂窩煤…… 這些涉及能源和民生物資的產業,控制在中華重工手中的,基本上都沒有漲價。 相反。 麻棉,布匹,絲綢,茶葉,家具,桌椅,瓷器,油傘,香料,茶器…… 這些民間商品的價格,這些年有各個不等的漲幅。 還有些商品竟然價格下跌。 各色的農具,包括新的農具,價格都越來越低,還有就是草紙,白紙,宣紙等紙張。 這些商品的價格竟然下降了。 特別是紙張。 廉價到有的人當做草紙都不心疼。 還有就是牲畜和肉類的價格下跌了,蔬菜也有部分下降,糧價保持了穩定。 …… 宗人府。 朱棣在書桌上寫字。 在房間里,已經有了許多的大字,都是朱棣親自寫出來的,幾名太監在旁邊伺候。 房子里很安靜。 朱棣心平氣和,仿佛一切如常。 “撕拉。” 朱棣突然瘋了。 桌面上未寫完的字,被他抓起來撕成了碎片,灑落在地面上。 “燕王息怒。” 幾名太監惶恐的說道。 燕王不理會他們,徑直的離開。 幾年前。 他們五兄弟還在這里喝酒。 大哥和二哥還在。 五弟最老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