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大寧回來后,見到了朱高熾,第一句話就是:“大哥,你是對的。”
看著孔武有力的二弟,朱高熾欣慰的拍了拍朱高煦的肩膀。
朱高煦的個頭,比自己還要高。
一個好漢兩個幫。
朱高熾需要幫手,幫手越多越好。
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
能有個理解自己的兄弟,和自己并肩作戰,對朱高熾的幫助會有很大。
“為什么這么說?”朱高熾笑問。
“最開始我其實無法理解大哥,為什么要這么激進,但是我看到了大寨的火熱,看到了百姓們眼中的希望之火,我就知道大哥從來不會犯錯。”
“哈哈哈。”聽到弟弟崇拜的話,朱高熾忍不住大笑了起來。
“的確有很多人不懂,皇爺爺也不理解,還是埋怨我呢。”朱高熾說道:“因為我不愿去應天府,打亂了皇爺爺快刀斬亂麻的作風。”
“那是皇爺爺沒有看到北平百姓們的眼神。”朱高煦感嘆。
“是啊。”
朱高熾點頭。
利益階層永遠不會消失。
工業化社會,本質上是生產力與農業社會的變革,但不代表利益階層就消失了。
相反,因為社會效率的提升,利益階層對普通剝削反而更加的極致起來。
利益階層永遠不會消失,朱高熾不過是在工業發展的推動過程中,把原本屬于普通百姓的份額,為老百姓們堅守住而已。
在商人資本翻了數十倍的速度下,而普通百姓的資產只翻了一倍而已。
這就是現實。
但是。
正因為朱高熾采用的社會資源分配模式,才有北平模式六年間的巨大變化。
也正是因為北平模式,所以只用了短短的六年,就能養出戰無不勝的新軍。
才能讓朱高熾對著地圖開疆。
而土地革命,是必然要發生的,這是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的鐵律。
不完成土地革命,工業化的瓶頸就無法打破。
只一個北平,才發展了六年,用工問題就已經成為了致命的問題,讓工業化的發展陷入了僵持階段。
朱高熾既不想像英國那樣四百年圈地的土地革命,也不想像美國那樣的南北戰爭,同樣不想殺的大明血流成河。
于是決定采取社會資源分配下的土地改革。
糧點,糧價。
工業待遇的提高等等,一種證明了可以成功的土地革命,讓農業人口變為工業人口。
“所以我需要你幫忙,你去山東,山東需要有你坐鎮。”朱高熾笑道。
各省比較起來,山東的土地改革阻力是最大的,因為山東是人口大省,民戶多,地主多,鄉紳更多。
“放心吧大哥。”朱高煦為自己能幫上大哥感到自豪。
山東。
在冊人口五百余萬,民戶多,軍戶少。
鐵道項目集團的鐵道建設,遇到了很大的阻礙,大小民戶們不愿賣自己的土地。
山東布政司不配合,山東都司不配合,山東按察使司也不配合,地方上的鄉紳更不配合。
朱高燧來到了山東。
和他一起來的,還有五營新軍,在山東的新軍已經達到了八營,合計兩萬四千余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