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見大哥神色,朱高燧納悶的問道:“那下面自發的舉動,大哥真不管?” “只要在統一宗旨的框架內,我們要允許下面有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形成活力,更不會做出極蠢的事情來。” 朱高熾說道。 事情要管起來,但是具體的事務過程,則不應該過多的控制。 否則不但會形成阻礙,甚至會發生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讓老百姓覺得蠢到極點,完全無法理解。 能做出目標中傷害別人的結果沒有達成,卻先把自己百姓傷成一片的荒誕法令。 軍工聯合辦要打,軍工企業也要打,如今連棉花商人也改變了態度。 無論民心軍心都想打。 已經是一件有利可圖的事情,朱高熾為什么要反對呢。 只是因為他有更遠大的目標。 如何把不利的事情變成有利的事情呢,朱高熾找來了陳誠。 “大明的人口太多了。” 朱高熾第一次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陳誠不知所以,莫名其妙的看著朱高熾,朝廷可是把人口增長算入政績考核項目里面的。 “人多了,就沒有危機感。” 朱高熾笑著說道。 占據最好的地區繁衍人口,在大一統的名義下,而其余地區充滿了部族形勢,人口萬倍十萬倍于對方。 所以人們太安逸了。 安逸到了死到臨頭都不知悔改,因為已經被安逸遮蓋了一切。 相反。 因為生活環境惡劣,與殘酷的自然環境中對抗,所以那些地區的人們更加的團結。 這些都是歷史證明的東西,包括漢人也是如此。 在閩地這些古代稱為煙瘴之地的大開發中,與自然和野獸毒蟲作斗爭,南下的百姓們非常的團結。 但是隨著閩地這些地方也被開發了出來,原本團結的宗族也開始了內斗。 總之。 太安逸了。 相比較別人的團結,看起來倒像一灘散沙,被人笑話和嘲笑而不自知。 人多是力量。 但是人多卻不團結,則發揮不出該有的力量。 “還有生存空間的問題。”朱高熾向陳誠講述自己的理念。 “大片井制度會堅定不移的在全大明施行下去,除了讓人保持與大自然相處的環境,知道獸性的存在,還有就是獲得更高的人均資源,真正的讓工業化得到大發展。” “那么我們需要更多的土地,北方的土地越往北越貧瘠,往西也是如此,降雨量是大大降低的。” “那就只能往南,最好的就是帖木兒現在所占的地區,那里有廣闊的平原,麻木的人群,都是我們可以輕而易舉打敗的問題。” 朱高熾指著輿圖。 陳誠一臉的呆容。 “鐵道從嘉峪關到哈密,從哈密到亦力把里,當兩地的鐵道修通后,還會繼續修下去。” “沿著帖木兒南下的足跡,他是怎么去的,我們就沿著他的路線修建鐵道,一直修到盡頭。” 工業海。 朱高熾的工業海就是沿著鐵道的修建,一路的平推下去。 誰擋在前面,就滅光了誰。 工業霸路。 只要如此的擴張下去,朱高熾的大基建工程就能獲得維持,帶動出無限的市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