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所以至今朱高熾都沒有冒險。 北平的對外戰爭中,以營為主要作戰單位,并沒有發動過大兵團作戰模式。 做生意失敗了,許多人因此頹廢。 如果國家的大兵團作戰失敗,同樣對于國力會造成巨大的損失,朱高熾不愿意輕舉妄動。 真正讓他放心的只有朱棣。 哪怕是唐云丘福這些北平系將領,朱高熾都不愿意放權他們主導大兵團作戰。 這些人在歷史上是經歷過失敗的,不少的靖難功臣在走向大兵團作戰的時候敗亡。 已經證明了在單獨帶領大軍遠征的時候,他們在這方面的才能不足。 簡而言之。 他們還需要學習和成長。 那么現階段學習朱元璋,培養老中青三代文武官員接替,就是非常關鍵的方法。 這才是老成的治國之道。 所以朱高熾其實不愿意大規模動兵的,他的計劃是希望當京城穩定后,由朱棣帶領大軍出征。 朱棣才是朱高熾最放心的大元帥。 由朱棣指揮大兵團作戰的過程中,培養和提拔起來人才,逐漸的具備相應的才能。 換句話說。 以朱棣為第一代,培養第二代的元帥,然后用第二代的元帥們,培養第三代的元帥們,形成代代交替的良好模式。 但是朱棣也需要幫手,自己也需要有人幫忙穩定內部環境,那么像宋晟這等碩果僅存的,又被歷史證明了對大明忠心耿耿的老將,就是朱高熾需要拉攏的對象。 北平歌劇院。 演員們在布置精美的舞臺上,舞出一曲又一曲的舞蹈。 歌唱家們唱著高昂的歌聲。 “嘩啦啦。” “嘩啦啦。” 臺下的掌聲不斷的響起。 朱高熾臉上露出笑容。 北平新軍的強大毋庸置疑,但是好馬配好鞍,靠著工業發展成果堆積出來的新軍,同樣需要高素質的將領。 在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的時候。 不光是英國的工業能力,同樣也有大批的優秀軍官,在對外戰爭中接連的勝利。 人才始終是關鍵。 否則哪怕給了先進的武器,沒有合格的人才,也有可能變成“面條”軍隊。 “軍工聯合辦很主動啊。” 在晚會的時候,朱高熾舉著酒杯。 馬王宣愣了愣。 朱高熾很快略過了馬王宣,看向了朱能。 朱能的成就,在歷史上證明了是靖難之役將領中,天賦最高的一批,培養價值很高。 “在西域行省好好干。” 朱高熾拍了拍朱能。 朱能舉著酒杯一飲而盡。 亦力把里需要一場戰爭,因為各方面的推動下,已經到了火山口,不爆發更危險。 但是朱高熾目前不希望有大兵團作戰。 無論是人才方面,還是環境方面,乃至在經濟發展上,暫時都還不符合。 軍工聯合辦有主動性是好事,但是要以大明需要為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