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大廳的圓柱雕刻了精美的花紋,刷了亮色的紅漆,配上大紅簾,落地大窗陽光的照耀下,顯得威嚴而又富麗堂皇。 眾人寒暄一番后。 工作人員退了出去,關上了高大的大門。 兩名穿著工字裝的文書坐在角落記錄。 “小王爺的南下路程,將乘坐火車,由王府衛隊,石匣營,金州營,大興新軍二營護送,在長江乘坐渡輪,最后抵達京城。” 金忠說道。 “路途的各項安排工作已經啟動,這是行程安排。” 朱高熾接過來,看了眼就放到了旁邊的豎幾上。 看了眼在場人們的眼神,朱高熾笑道:“看來無論南北都有許多人盼望我南下啊。” 隨著朱高熾的話語,氣氛沉重了起來。 有許多話只有小王爺可以說,別人不能說,否則就是離間皇家親情,這就是政治。 “北平的禁軍是絕對要調走的,否則我不會南下。”朱高熾當眾說道。 這話傳出去對朱高熾的影響不好。 無論是北平還是京城,朱高熾是否不要幾十萬禁軍的軍心了。 “禁軍是大明的重要力量,對于加強禁軍的建設,也將堅定不移的推動下去,維護軍戶的利益。” 朱高熾話鋒一轉,笑道:“北平的新軍,一部分調去了京城,一部分跟我南下,剩下一部分又去了山東。” “既然如此,北平就不要留下軍隊嘛,大家都安逸。” 北平當然不是不留軍隊。 但是隨著大量主力的離開,留下的只能維持地方的穩定,應對不了戰爭。 整編的十幾營禁軍,雖然只有少部分才配給了新式裝備,其余還在等軍工廠區生產。 但是近四萬禁軍可不是空手來的北平,朱高熾心里不安。 陳亨等人也沒有在勸。 小王爺謹慎,已經人盡皆知。 陳亨就是一方面的代表,認為小王爺謹慎的過頭,已經到了沒有道理的地步。 燕王是圣人現存最大的嫡長子,加上燕王的威望和才能,以及北平模式的勝利。 圣人有易儲之心的事情,已經是十拿九穩的事情。 加上種種的事情發生,圣人怎么可能反悔,毫無道理嘛。 但是陳亨知道自己說的太多了,為了不讓小王爺反感,于是沒有堅持自己的意見。 眾人等著朱高熾的計劃。 朱高熾沉吟。 歷史上,今年的六月,朱元璋就病逝了。 其實去年就可以入京。 但是他一拖再拖。 為什么。 因為京城有朱棣在,那么自己在北平,兩父子一南一北,拖的時間越久,好處才越多。 如果不是顧慮朱元璋的身體,朱高熾甚至會繼續拖下去。 拖到朱棣的地位在京城穩如泰山。 為了穩定大明局勢,那么就要考慮朱元璋的身體,在他生前的幾個月,加強朱棣的威望,也就是朱棣儲君的地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