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周興這般大度的,不少人認為莊德耽誤了遼東系將領的前程。 周興點了點頭。 “小王爺到。” 外面有人唱到。 眾將停止了交談,紛紛迎了上去。 朱高熾走了進來,和眾人一一見過。 “趙安。” “小王爺。” 朱高熾拍了拍眼前將領的肩膀。 因為其兄的牽連,被謫戍至甘州衛充軍,屬于去年從西北提拔起來將領。 這位歷史上被稱為西疆良將的人才,作戰勇猛,有謀略,是值得培養的將領。 培養自己的人才是必須的。 可是從北平一地擴充到十一行省一地區,吸收外部的人才同樣是必須的。 能不能獲得人心,同樣代表了這些地區是否穩定的標志。 一個體系能不能讓外部人才歸心,是這個體系是否先進的表現,朱高熾絕對不會因為當年的紛爭,就會拒絕拉攏外系將領。 例如李世民。 多少原本屬于他敵對勢力的將領,不但后來被李世民吸收,還被他重用。 無法吸引外部人才加入的體系,絕對是有問題的。 哪怕后世新中國的建設,有不可計數的人才加入,都是不可否認的貢獻。 朱高熾要打破山頭主義。 雖然這件事并不容易,但是萬事有度,山頭主義太強,對大明長期的發展不利。 那么外省的將領,只要是有才能的,朱高熾更要提拔起來。 像趙安這種已經被歷史證明了有才能的將領,試錯成本已經有了保障,如何能不重用呢。 “新軍的強大毋庸置疑,但是各位的功勞更是關鍵,好馬配好鞍,大明需要各位。” 朱高熾笑呵呵說道,眾人紛紛露出笑臉。 不久。 朱高熾站到臺上。 下面的軍士們密密麻麻,人們都看向小王爺,朱高熾看不到尾,也知道自己說的話無法讓后面的人聽見。 前方是軍隊的基層武官,穿著嚴整的軍服,配備武官刀。 “禮!” “唰……” 十萬將士行軍禮。 朱高熾同樣舉了舉手。 “禮畢!” “刷……” 朱高熾念著手里的稿子,一部分是文書房的文書寫的,一部分是他自己改的。 “奉皇爺爺旨意,本世子不日南下。” “父王即將被任命為太子,本世子抵達南京之日,即是封為皇太孫之時。” 朱高熾當眾說道。 周圍的將領們喜悅不已,神情激動。 朱高熾照常念道。 北方總體局面已經平定下來,新軍就擴張了二十萬,加上北平,大寧各地的后備力量。 雖然京城還沒有公布,但是朱高熾認為可以透漏,對于拉攏各方人心有了好處。 至于南方的反對力量,只要保持如今的局面,一直發展下去,并不算大難題。 “北平的模式,將在全大明推開。” “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以人為本,保障人們生活環境和工作待遇。” “同時軍隊的建設將會堅定不移的推動下去,提高軍戶的社會地位和保障待遇,增強軍隊的作戰能力。” “打造一支戰則必勝的強軍,為大明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也保障大明發展的成果。” 朱高熾向軍隊吹風。 北平軍隊的改革并不會受限于北平。 而提高軍戶的地位和待遇,同樣不會受限于北平。 新軍士兵士氣高昂,軍紀嚴明,作風優良,不是喊幾句口號就能推動出來的。 “嘩啦啦。” 前排的軍士們拼命的鼓掌,后面的士兵雖然不知道前面發生了什么,但是跟著鼓掌。 隨著朱高熾的講話,士兵們發起了熱烈的掌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