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做好一切準備總是沒錯的。” 朱高熾笑道。 如果在京城順利,朱棣成為了太子,他們一家子都要搬去京城,入住太子府。 “郭銘值不值得信任?” 徐氏不放心的問道。 “郭銘是個明白人。”朱高熾說道。 郭銘來到了北平,并沒有仗著他是自己的老丈人,就與金忠爭權奪利。 無論在北平的根基和信任程度,金忠絕對是超過郭銘的。 郭銘是保障自己在北平地位的核心人物。 但郭銘絕對不是北平的核心人物。 徐氏看出了這點,所以有些擔心,遍觀歷史,像郭銘這等身份的人,大多都不老實。 徐氏最擔心等長子離開北平后,郭銘不懂顧全大局,仗著自己的身份要爭權奪利。 郭銘有世子妃的支持,金忠很難對抗,唯獨獲得自己的支持。 可這樣會破壞北平現在團結的局面。 不但婆媳關系惡化,外部的穩定也會破壞。 “有姐夫聽母妃的,還有三弟在呢。”朱高熾笑道。 …… 月色下,萬物寂靜。 新城區。 二層的樓房,只有二樓的一間窗戶發出亮光。 周圍的樓房已經熄燈。 左鄰右舍們習慣,知道這是鼎鼎大名的劉通先生又在他的書房里創作。 像劉通這樣的人越來越多。 他們靠著出版自己的文章養活自己,成為了讓人尊敬的文學家。 劉通的大書桌上很簡潔。 只有文書四寶,以及一杯濃茶。 想起昨日在世子府的情景,劉通回來后一直無法寧靜。 讀書人最喜歡思考。 有了穩定生活環境的人們,總喜歡想象各種“亂七八糟”的事物,而為生活奔波的人們,他們的精神世界停留在生活上。 劉通享受北平的人才津貼,獲得過文學大獎,是一筆豐厚的獎金,從報社能獲得穩定的稿酬。 他還是社會理論研究室下,工農人口分配項目組的組員,又獲得了一份收入。 物質上的富足,讓劉通在精神上的探索有了充足的環境。 “北平模式。” 劉通滿心的歡喜,想要寫些什么,可一時間不知道如何下筆,寫了幾張草稿都柔成了一團。 他煩躁的離開書桌,在窗邊望著月光下新城區的輪廓。 不知不覺間。 仿佛就在昨日,這里還是一片洼地,從什么時候起,變成了這幅模樣呢。 新城區主要的人口是工人,然后是小商人階級,以及在城市工作的人們,還有那些手藝人。 “月亮出來了,亮彎彎。” 劉通心情澎湃。 北平模式就是未來,是大明的未來。 他堅信著。 最終提起筆。 “散發著星光的光芒,必定照耀整個大明,介時,戴上文明皇冠的大明,乘坐火車搖下車窗,看著星辰與大海,原來是全世界在為大明歌唱。” …… 《星光照耀大明》。 劉通的短篇文章,登上了社會報的頭條。 這篇短短的文章,從精湛的文字中,能看出北平的百姓與工人們是如何工作和勞作。 他們為什么會覺得幸福。 因為北平模式的以人為本。 在圣人支持地方百姓把貪污的官員親自扭送到京城的時候,北平已經有了從下自上的監理體系。 而任何體系最后還是要靠人來施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