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進入宮門,朱高熾忍不住回頭看了眼。 熟悉的面孔都不在了。 …… 大漢將軍們一身的威武。 威嚴的皇宮。 朱高熾謹慎的跟在太監們的身后,太監們告訴他,圣人和燕王在奉天門的東角門閣樓等他。 經過內五龍橋,朱高熾有些好奇。 南京的故宮他可沒有見過。 “呵呵,畏手畏腳的。” 高處。 朱元璋嘲笑道。 看著遠處的小身影,和想象中的豪杰一點也不像,走三步停一步的,像個什么樣子。 “熾兒有時候的確如此,更像個市井之人,不過人們夸他接地氣。”朱棣笑道。 “接地氣好啊。” 朱元璋感慨。 他早就已經按耐不住,想要見見這個與眾不同的孫子。 一個喊出要打下他的天下的孫子。 “咱們家就是百姓出身,接地氣才能受到百姓們的喜歡,繁文縟節那一套可要不得。” 朱元璋笑道:“咱就不喜歡官話,老百姓如何能聽得懂,豈不是給了官員們糊弄百姓的機會。” “所以咱一向說大白話,下旨也是如此,就是為了讓老百姓都能看懂,也能聽懂。” “父皇圣明。” 朱棣拍著馬屁。 朱元璋無所謂的瞅了眼遠處。 “你們父子齊心啊,只有收到你的書信,他才會聽,才愿意來京城。”朱元璋感嘆。 朱允炆說的話雖然不好聽,但現實就是如此。 朱元璋甚至考慮自己晚年凄涼的樣子。 為了老朱家的家業,朱元璋并不算太在乎,自己都七十一歲了,家業如何保障才是最重要的。 可心里難免有些嘀咕。 不會真落得史書上一些皇帝的結局吧。 留在史書中,成為后世人的笑談。 “父皇。” 朱棣又要跪下。 朱元璋不耐煩的揮了揮手。 一直看到朱高熾的身影進了東角門,朱元璋才說道:“你要牢記你說的話。” “請父皇放心。” “家給人足,斯民小康,不但是父皇對天下的期盼,同樣是兒子不敢忘的家訓。” 朱棣恭敬的說道。 都說朱高熾是個謹慎至極的性子,父皇又何嘗不是呢。 便觀父皇的一生,任何計劃都是做好了萬無一失的布局,誰敢小覷父皇,最后吃虧的一定是他。 朱棣可沒覺得父親老了。 相反。 朱棣希望父親能長命百歲,看看自己做的如何,自己一定不比大哥差。 一家子都是古怪脾氣。 為了證明自己,朱棣一生都在平邊疆的反叛,為了穩定大明的邊疆,到死的那一刻都在路上。 “圣人、王爺,燕世子來了。” 太監引進來朱高熾。 朱高熾不敢亂來,連忙上前磕頭。 “孫兒拜見皇爺爺。” “兒臣拜見父王。” 朱高熾恭敬的磕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