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七年了。
文華殿,朱高熾想到。
時間過得真快。
原主活了四十八歲,而今年自己已經二十一歲了,能不能改變自己的壽命。
朱高熾無法確定。
這種事誰能知道呢。
文華殿的太監們,跟在朱高熾的身后。
原來的太監被調走了,從別處的宮殿換來一批新的太監。
這位皇太孫殿下沒有什么脾氣,無論是對宮女還是小黃門,皇太孫殿下都很和氣。
明明是位很好的人,可外面卻有不少關于皇太孫殿下冷血的輿論,太監們有些不服氣。
在這個時代。
他們的思想如此。
“母妃她們到了哪里了?”
朱高熾問道。
“應該已經快到應天府了?!庇刑O上前回答。
朱棣成為了太子,入住了武英殿。
徐氏還有朱高熾的未出閣的妹妹,以及他的妻兒也要來到京城,不過朱高煦和朱高燧還是留在了北方。
一個留在北平,一個留在山東。
至于其他的藩王,已經有官員上疏,理應讓各藩王歸國,被朱棣壓了下去。
但到底未來如何,朱高熾也不知道會怎么樣。
因為這里是京城。
皇帝是朱元璋,哪怕他仿佛已經放權了,看起來不再關心國事。
“皇太孫殿下?!?
武英殿的太監找了過來,笑著告訴朱高熾,朱棣找他。
不久。
朱高熾到了武英殿。
“父王。”
“聽說你要在京城推動新戲新歌運動啊?!?
朱棣笑呵呵的問道。
朱高熾看著高興的朱棣,心里委實羨慕。
朱高熾擔心朱元璋性格古怪,唯獨朱棣,仿佛真不在意似的,倒是過得愜意的很。
不過正是因為有朱棣,朱高熾才心里安定了不少。
朱元璋拉攏人心的本事天下第一。
那么朱棣繼承了不少。
否則靖難之役也不會有那么多人為朱棣賣命,那時候的朱棣,可沒什么優勢。
能打贏才是奇跡。
所以朱棣拉攏人心的手腕,的確從朱元璋身上遺傳了不少。
朝廷儲君之變,卻能有大體上的安穩,朱棣的表象,想必朱元璋還是非常認可的。
這也是朱高熾嘗試在京城推動自己計劃的底氣。
“皇太孫殿下?!?
新的兵部尚書金忠也在,正拱手行禮。
朱高熾回了禮。
最先得到好處的,金忠是最亮眼的之一。
從白丁到長史府長史已經是讓人嘖嘖稱奇的事,又一躍成為大明六部的兵部尚書,中樞的大佬。
放在后世。
猶如普通民工用不到十年的時間,成為了中央長老。
誰敢想?
但的確發生了。
不過是提前了幾年而已。
“這有用?”
朱棣好奇的問道。
北平的工業化社會推動,是朱棣支持,并自始至終看在眼里。
北平和內地不同啊。
朱棣有清楚的認知,他本就是應天府長大,然后去的北平。
北平多數的百姓也是如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