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我大明嚴令鬼力赤離開哈密,還哈密以和平,鬼力赤不識天國威嚴,螳臂擋車,拒絕我大明之善意。”
“今洪武三十二年八月,我大明太子殿下親征,吊民伐罪,勢必消滅鬼力赤,還天下太平。”
……
隨著各報的頭條,引發了社會的轟動。
百姓們這才知道哈密發生了什么事情,原來有人在欺負他們。
在報紙后,還有引人深思的文章。
“觀中華文明之核心。”
“世界上有三種思想,一種是人的生命是天神賜予的,人的生命意義在于聽從天神的旨意。”
“第二種是天竺的思想,生命是輪回,是神創造的,生命結束后,會有另外一段新的生命,因此人們看重于下一世的命運如何,這一輩子是為下一輩子做準備。”
“第三種即是我儒道思想。”
“生命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神創造的,‘天地合氣,萬物自生,猶如夫婦合氣,子自生矣。’”
“因此生命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前后相續。”
“個體生命只是整個社會的其中一段,個體的生命有生,就必有死,而人類的整體生命則會通過下一代延續下去。”
“正所謂身也者,父母之遺體也。子女的身體,是父母身體的延續,也就是父母生命的延續。”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又合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正是我中華文明之偉大存在的根基,為后人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是當代人的使命和責任,猶如上一代為我們的付出。”
“享受上一代留給我們的生命,則有義務為下一代奮斗,這就是天倫。”
“今日太子出征不服,平叛作亂,并有五萬健兒相隨,正符天倫道義,當受后世千秋萬代子孫之敬仰。”
北平文學家劉通的文章,響徹了大江南北。
人人稱贊。
“如此好文,當浮一大白。”
朱元璋差點要破戒。
金州的大夫交代他不能再喝酒,已經戒酒三年,看到了報紙上的文章,激動地朱元璋想要喝酒。
朱高熾立馬勸阻住了。
常年喝酒的老人,不能立馬戒酒,常年不喝酒的老人,也不能一下子喝太多酒。
朱棣剛離開應天府,別后腳朱元璋出了問題。
朱元璋自制力很強,很快放棄了喝酒的念頭,看著手里的報紙愛不釋手。
朱高熾也很喜歡這篇文章。
記得后世,有外國人感嘆,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其實宏觀來看的確如此。
在兩千年前,先民們就在思考,如何往統治者頭上戴上籠頭,把無邊大的權力約束起來。
靠戰爭是行不通的。
因為新的勝利者同樣會變成惡龍。
因此有了道德標準的誕生,乃至君主的一言一行都要被禮法所約束。
再也不是最初,君主可以隨心所欲的時期。
就像后世有些人夸贊,說西方皇權如何如何被約束,以證明社會的進步,可中國的皇權不是一直在被約束之中么。
又例如自由。
許多不學無術的人,喜歡通過字眼來了解意思。
猶如朱元璋說元以寬失天下。
竟然就有文章寫到,朱元璋自己都說了,元朝是因為寬仁而失去的天下。
可謂滑天下之大稽。
同樣。
在中國的小地方,選擇躺平的人只會被別人嘴上說說,就算這樣他們都受不了,認為國外寬松。
他們卻不知道,國外的小地方更嚴,可不只是嘴上說說。
你門前的花花草草不好好修葺,不弄得美觀漂亮,你的國外小地方的鄰居是會報警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