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都察院調研司辦公大樓,里面有主要來源各科學者,以及各行的優秀人才。
“經濟增長水平,應該區分,以北平發展工業區為界限,是有史以來的重要特點。”
三十余名學者和官員坐在臺下,前臺有黑板,一名穿著中制裝的中年人,用粉筆寫下了一串的數據。
糧票銀行的掌柜,有名的數學家周先生,文學家劉通,甚至內閣閣員解縉也在旁聽。
“這些經濟增長,始發于北平,隨后擴散到全國各地,在越來越多地區中,經濟活動的產出開始增加,并且為其未來的經濟擴張提供了動力。”
北平大圖書館創辦人,調研司僉事,社會人口分配預估數字模型推算小組組長。
前中華重工文書房文書長,濟陽衛舍人出身的趙勝,已經三十四五歲,變得看不出當年的模樣。
他重重的拍了拍黑板。
“在人類的歷史上,人們第一次有可能享受人均商品和服務,或者說人均可用資源的數量的持續增長。”
說完了這一報告的重點,趙勝在新的黑板上重新寫下一串數據和圖示。
“通過這些年的經濟增長,可以看出,大明的變化,與普通勞動生產率的這種提高,都是與有關經濟的劇烈轉變聯系在一起的。”
“以前以農業為主導、以家庭為基礎的經濟組織體制開始讓位給一種以工業為主導的體制,而在這種經濟組織體制中,典型的生產單位必然較之家庭為大。”
專業的術語,讓解縉聽得有些吃力。
幸虧自己在北平學習過數年,解縉內心忍不住感嘆,才能很重要,而機遇更是不可或缺。
內閣在皇太孫殿下的推動下,地位和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出來。
可是隨著社會的劇烈變化,對于工業化社會不了解,沒有提前接觸過的官員們,并無法和他們這些提前去過北平的讀書人競爭。
他,以及被人們笑稱的三楊,掌握了這個機遇,牢牢的立在了朝堂上。
臺上。
趙勝認真的說道。
前期加入中華重工,靠著舍人出身,良好的教育背景,從實踐中成長。
更有籌辦北平大圖書館的經歷,讓他掌握了更多的知識,逐漸成為了重要的人士。
如果內閣是皇帝的幕僚,那么他們這些社會理論學家,就是國家的幕僚。
“大明的經濟開始對各藩國和國內土司地區的經濟活動的模式產生影響,而在此之前,各藩國和國內土司地區的經濟活動模式很大程度上專注于內部需求和市場機會。”
“隨著大明生產力的驟然上升,以及海貿的快速發展,所有的藩國和土司地區都在受到影響。”
“未來的個人和國家開始專業化,越來越狹小的職業和產業范圍之內,以便滿足不斷擴大的日常需求。”
……
解縉學得到了很多,會后等待趙勝,他們要一起去一趟文華殿。
趙勝和眾人紛紛道別。
會場他的學生們,在場邊做筆記,見到導師身邊沒有人了,才圍了上來。
七名北平大學的大三學生,穿著學士服,其中就有周承志,中午與父親在酒樓吃完了飯,他就趕了回來。
“學習不能死讀書,要加強在社會的實踐,我給你們布置一項課程。”
趙勝先向解縉露出一個抱歉的笑容。
解縉理解的點點頭。
關門子弟,當然要用心培養,可謂是自己的繼承人,換做是他也會放在第一位的。
“皇太孫殿下,還是燕世子的時候曾經說過,工人階級的增長,他們的子弟并不會愛學習愛讀書,反而會有許多消極的現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