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社會學家趙勝的觀點發表在社會報上,提出了控制人口,減少生育的提倡。
以往的報紙,哪怕有爭議,但是頂多毀譽參半。
一日之間。
趙勝成為了人人喊打的對象。
“此人是國賊。”
“大奸大惡,有史以來未有之。”
鄉紳們甚至不需要引導,只需要把趙勝的原話告訴百姓們,立刻引起了老百姓們的破口大罵。
整個大明,從來沒有如此齊心協力痛罵一個人的時候。
趙勝甚至不敢出門。
老百姓可不管大道理,眾怒不可犯。
朱元璋都趕來親自告誡朱高熾,“那趙勝的提議,你可不能為他說話。”
朱高熾張了張嘴,無奈的放棄。
他要是敢在大明提出國策,他可真沒這份組織力能壓下百姓的反對,會成為全天下不能理解的皇太孫。
一個全國都痛恨的人,哪怕是朱高熾也無法承擔。
“延續血脈,從古以來都是老百姓最重視的事情,也是歷來國家君主支持的。”
朱元璋說道。
是啊。
所以大一統環境,加上古中國優秀的科技和醫療,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的歷史周期循環。
后世人們常常納悶,為何越是早期的時候,朝代存在的時間越久,越往后反而越短呢。
因為技術發展,帶來的更多人口增長,就這么簡單。
反觀西方。
農業產量低下,二比一的糧種收獲率,對比中國二十比一的糧種收回率。
農業的高產量,需要天文學,水利工程,灌溉設施,引水技術,冶鐵行業,耕種技術,有機肥等等支持。
各方面上,西方都要遠遠低于中國,更有西方常年的戰爭,醫學水平落后。
中醫和醫藥體系,在現代醫學面前很落后,但是解決了古代沒有的問題。
并不是后世部分言論,什么大猩猩沒有中醫也繁衍了下來,卻忽略了人口上的差距。
“就算是軍隊,甚至是新軍,也不會支持的。”
朱元璋強調道。
“皇爺爺放心,孫兒懂得其中的厲害,不會亂來的。”朱高熾開口說道。
得到了朱高熾的保證,朱元璋才放心的離去。
因為趙勝的觀念,獲得了全社會的反對。
控制外國女性人口赴大明的政策,自然也遭到了反對,朱高熾不會親自下場支持,因此這條建議也沒有被通過。
閉門在家的趙勝并沒有閑著,很快在社會報上又發表了理論。
關于支持工業化發展的根本。
機器代替人力。
“為什么在工業化社會以前,從來沒有像如今的大明,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
“因為傳統農業社會的經濟進步,在數量和持續性等方面均不同于脫胎于工業化社會經濟增長。”
“盡管傳統農業社會的進步,足以影響到整個國家,而不僅僅是有利于個別地區、城市或者社會群體。”
“但是,這些效益,很快會被人口增長的壓力,這一嚴酷事實所抵消。”
“因為統計學的原因,關于早期傳統農業社會經濟增長的統計料是不足的,因此以前的經濟增長的總體趨勢,必須從關于個別地方和個別史料的不完整記錄中推算出來。”
“但是我和大量的學者,啟動了一項對于從唐以來,綿延長達近八個甲子之久的工錢和價格數據資料的研究證實。”
“傳統農業社會的生活水平,主要取決于人口。”
“這也就是為什么唐宋剛開國時,國家發展越來越好,而到了后期,國力越來越下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