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小黃門奉茶的時候,忍不住打量了這位最強屠夫,報紙他們都看過了。
不認得字的小黃門,也會從別人口中聽到。
看起來就是個普通人,怎么成為了最強屠夫,小黃門暗暗驚奇。
趙勝只能當做什么也沒看到,如常的品茶。
文華殿的規矩很多,但是又充滿了人性化,例如三急,并不是失禮的行為。
幾口熱茶下肚,趙勝的心安寧了下來。
抬起頭又看了看室內的布局,忍不住內心暗嘆,當年見到小王爺的時候,誰能想到有今日。
不久。
有人來請,趙勝連忙跟隨,到了正殿,見到了朱高熾。
“請坐。”
朱高熾滿臉的笑容,非常的和氣。
眼前的學者最近受了不少的苦,他只能精神上給他打氣,希望他不要自暴自棄。
趙勝拿出了新的一串數據。
調研司的僉事,乃至京城國子監教諭,他負責的不光有社會人口分配預估數字模型推算小組。
“根據下面工作人員們統計回來的數據,五年內所有的新發明,包括學術上的,傳統的文人階級,占比百分之三十,而工匠占比最多,提升到了百分之六十三。”
聽到趙勝的回報,朱高熾并沒有意外。
工業革命,本就是工匠為主。
最重要的發明家們,背景和身份驚人的相似,幾乎所有的人是學徒工,或者是工匠,在工廠工作。
紐科門是鐵器店的學徒工、約翰凱伊是織布機制造工、亞伯拉罕達比是賣麥芽酒的人、阿克萊特是個理發師,也是個做假發的。
特雷維西克是礦井工的工匠、哈格里夫斯和克隆普頓都是紡紗工、亨利科特是個鐵匠。
瓦特是造船工人的兒子,同時也是學徒工。
所有這些發明家中,只有瓦特與該領域的科學家有一點點的聯系,還是拜蘇格蘭不正規的學術網絡所賜;
在最重要的發明家當中,只有自動織布機的發明者埃德蒙卡特萊特有大學文憑。
正如西方人評價割圓術。
割圓術的成就是驚人的,可是算出了那么多小數點又有什么用呢,對社會技術發展并沒有幫助,因為太過超前了。
同樣。
科學并不是工業革命的支持,運用技術才是,而中國的運用技術更是優秀的。
果然。
朱高熾翻看了下去,傳統文人的發明,主要以學術為主,例如數學等等。
而實用型運用技術,基本上是工匠發明出來的。
“可以肯定的得出結論。”趙勝已經沒有了早上的喪氣,恢復了鎮定,平靜的說道:“工業化的工廠,在擴大產能的過程中,遇到各色各樣的問題,因此推動了工匠們解決問題的動力,帶來了新技術上的踴躍出現。”
朱高熾點點頭。
這篇理論報告,朱高熾非常的認可,比起上一篇的人口數據理論報告,雖然資料和推論沒有錯,但是提出的方法卻不合時宜。
“因此我們小組得出的結論,技術司的重要性,目前的階段,要遠遠超過科技司。”
“所以接下來的優待政策,應該偏重技術司與工匠。”
朱高熾又一次的笑了。
人無完人。
趙勝此人在整合數據上的推論,才能是優秀的,可是在應對上卻頗有不足。
他的大局觀和政治敏感度不夠。
其中之一,總要給傳統文人們留個口子。
“技術司是當下的基石,而科技司是未來發展的源泉,兩者同樣重要。”
“我相信任何事物都有瓶頸,當運用技術達到了瓶頸的時候,唯一突破的方向就是科技。”
“而科技并不是一夜之間可以建成的,需要長期的積累和發展,才能為運用技術提供支持。”
朱高熾教導的說道。
趙勝沉思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