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交趾鄉紳控制了大量的人口,恐怕他們不會放人,強行推動,會引起他們的抵抗。” “先易后難。” 朱高熾笑道:“先安撫住流民,恢復民生,盡快自給自足,達成與內地經濟互補的環境,失去了百姓們的支持,大戶們就算反抗,也猶如無根之萍。” 大明收復安南失敗,就是因為國力不足,無法改變安南民生破產的形勢。 讓安南大戶與百姓結合,最后無力平復,經不住長期的輸血,導致了失敗。 簡而言之。 正如朱高熾所提的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的問題沒有解決好,第二個階段的問題又爆發,也就是問題堆積到了一起,事情就難辦了。 見孫兒和大臣們達成了一致,朱元璋沒有繼續插手政事的想法。 兒子在外忙碌不停,國事交給孫兒。 朱元璋也不會添亂。 退休就是退休了。 圣人離開的身影,大臣們紛紛看在眼里,如此的祖孫三代之治,前所未有之,開了歷史的先河。 解縉、黃淮、胡廣等人,和各部尚書分頭商議。 吏員、官員、士兵等的調動,還有與交趾周邊各藩國的交道,乃至周邊宣慰司的治理,形成一套完整的布局。 這些細節上的事情,由專業的人去做,朱高熾只提出大方向。 看到文華殿熱烈的氣氛,朱高熾笑道:“當交趾穩定的那天,就是大明直接治理藩國的時候。” 以后的大明,可是與東南亞各國成為接壤的鄰國,或者近距離隔海相望的鄰居。 這就是交趾的地理重要性。 廣西境內鐵道難修,靠著幾十萬的修建鐵道工人,愚公移山的精神,鐵道工程部也只敢制定桂林府到柳州府的鐵道修建,不敢提出全廣西的鐵道修建計劃,一步步的來。 從廣東海運到廣西航海線,養活了大量的貨船。 交趾的開中法。 運送物資抵達交趾的商人們,除了獲得運費之外,還可以在當地自由貿易。 交趾大開發的項目啟動,對大明工業能力有信心的商人們,大量的涌入廣西。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大商人做大生意,小商人做小買賣,大商人們搶占了國內大量的商機,競爭不過的商行,與有野心的小商行紛紛開始出海。 廣東的民間造船業,幾年的時間下來,從一家蒸汽機船廠變為了五家。 雖然如此,五家蒸汽機船廠的訂單供不應求,訂單量甚至排了五年后。 福建和廣東都靠海。 可是福建地少山多,自身生產力不足,不具備廣東的優勢,廣東不但與江淮地區距離***原面積占比近百分之十七。 有了穩定的糧食,才會有發達的商品。 因此廣東的發展比隔壁的廣西快很多,特別是大明對海外藩國的加強治理。 番禺。 朱允炆的藩王府仍然沒有修建好,住在臨時的營地中,幾年的時間,竟然只修建了一處院落。 幾名宮人采購回來物資,門口的兵丁嚴格檢查后,才放行讓他們進去。 朱允炆在讀書。 他的身前有幾名讀書人。 “你們走吧。” “留在我這里,不光是荒廢了你們的大好前程。”朱允炆苦笑道。 從剛開始的希望,到逐漸的麻木。 現在的朱允炆已經死心。 “一日為主,終身為主,皇太孫殿下無論在哪里,我等都不會棄離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