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一飛沖天-《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
第(3/3)頁
珠江流入大海。
珠江口有許多的優良島嶼,隨著海貿的興盛,逐漸有了碼頭,為商船們提供補給。
最優良的莫非左邊的香港,右邊的澳門。
澳門在秦朝屬于南??ぃ湃朔Q為濠鏡澳。
因為當時這里有許多泊口,人們稱之為“澳”,指海灣或港口。
而澳門及其附近盛產蠔,蠔殼內壁光亮如鏡,因此也被稱為蠔鏡。不過,后來人們將這個名稱改為更為文雅的“濠鏡”。
支持海貿是大明的新事物。
顏鈍在北平行省主政多年,因地制宜,深知自己沒有中華重工這等利器,也沒有這么大的實力。
因此選擇了放開所有限制,鼓勵民間壯士,但也不敢過度開放。
濠鏡澳成為了流通最密集的地區。
隨著大明商人的出海,又帶動了西洋商人前來大明,最后在濠鏡澳進行貿易。
“三人合?!?
一家新開的商行,簡陋搭建的鋪子,在鞭炮聲中掛牌,沒有請舞獅,人們習以為常。
濠鏡澳每天都有大小商行開業。
有福建的人,有廣西的人,還有廣東的人,甚至江淮地區也有不少人,更不缺徽商的影子。
“嚴季,你守著鋪子,我們明日就要在港口坐船離開。”
“放心吧?!?
攤販滿臉榮光的說道,他的侄兒正在掃地。
商鋪里什么都沒有。
“雖然沒有商品,可只要來詢問的客人,我一個都不會放過,等你們帶回來香料,保證在碼頭上就售賣一空?!?
他們的資本太小,只能做地頭生意。
利潤的大頭,還是會被內地的商人拿走,內地的商人們來濠鏡澳上采購到香料,然后運輸回去。
濠鏡澳。
碼頭上沒有閑散的人。
每個人都在談生意。
從瓷器到絲綢,從茶葉到棉布,從廣鍋到香料,從棉花到紙扇,從硯臺到毛筆,從珠寶到珊瑚。
各色各樣的商鋪,可以采購到想要的所有大宗商品。
靠著細致的分工模式,成本低廉,利益豐厚,大小商人都能參與,大明中后期的發達商業,隨著國力的復蘇,提前興盛了起來。
“叔?!?
“我咋覺得不累呢?!?
年輕人單純的傻笑道,他剛從碼頭回來,興奮的手舞足蹈,這里和內地完全不一樣。
“傻孩子?!?
嚴季感嘆。
北平的興盛如果是大氣磅礴,那么這里的興盛,更像是熱火燎原。
嚴季突然理解了。
在北平的時候,他經常聽到商人們討論的商機和機遇,嚴季從來沒有想到,自己不在售賣腸粉,從攤販變成了一名商人。
這豈不是機遇和商機。
香料貿易的興起,是商機。
他遇到兩位邀請自己的伙伴,就是機遇。
反正就算失敗了,自己大不了回頭重操舊業,繼續賣腸粉。
自己也想嘗嘗成為大商人的滋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