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能帶領的軍隊,在泥地上寸步難行。
后方糧草的運輸更加艱難。
南方各府的叛亂,猶如野火一般的茂盛,驚呆了交趾北部。
朱能無奈的停止行軍,野外搭建營地。
結果這場雨斷斷續續下了半個月。
別說行車,走人都不行。
雨后的蚊蟲成群,可以把人抬著走,明軍士兵們悶熱不已,可沒有人敢打開帳篷,只要幾息的時間,無數的蚊蟲就會飛入帳內,讓人們痛苦不堪,比起燥熱,他們還是選擇了后者。
赤著胳膊的士兵們,滿身是汗的呆在帳內,用一切物品來扇風。
而伙房更加的辛苦。
既要為全軍做飯,還要提供涼白開和涼茶,一連病倒了好些人,更讓人著急的是補給。
叛軍的補給不多,只能維持自身。
而周邊百姓的余糧也不多,大軍又不能劫掠。
“反正華族少。”
隔壁的老撾軍民宣慰使刀線歹派來了五百名土兵,大明收復了交趾,震懾了周邊的地區,作為大明宣慰使的刀線歹,為了表示自己的恭敬,主動派使者聯絡朱棣,要派軍為大明作戰。
刀線歹是音譯。
而黎賊父子的名字卻不是音譯。
老撾土兵的首領叫做刀圖里,同樣是音譯。
刀圖里說著不熟練的中國話,需要通譯幫忙翻譯,“交趾南部非華族的百姓,都是叛軍的支持者,從他們那里搜刮物資,還能消除叛軍得到的支持。”
朱能一口拒絕。
交趾南部雖然有大量的非華族人口,但也同樣有華族人口。
大軍在野外,無法清楚的判別出來。
術有專攻。
戰后的治理與清算工作,由官吏們去負責。
交趾北部的穩定,與交趾南部的叛亂,讓朱能更加理解了皇太孫殿下的心理,這就是現實,現實給人們上的一課,遠遠比口頭所講的道理要震撼。
大明在交趾可以說是費心費力,掏肝掏肺。
結果呢。
非華族的交趾百姓并不領情。
有史以來。
歷史上大明收復交趾的戰爭,可謂是古代中外最仁德的一次戰爭,不但沒有汲取,反而運來了大量的物資,而交趾南部的叛亂,又證明了一切。
畏威而不懷德。
道理只能向同一個立場的人才能講通。
在兩者的基礎上,朱能深刻遵守朱高熾的戰略。
對待反抗勢力務必殲滅到底,對待自己人則給予春天般的溫暖。
為了不誤傷自己人,清算交趾南部反對勢力的工作,朱能也沒有因為現在遇到的麻煩而改變計劃。
刀圖里回去后悶悶不樂。
通譯好奇的詢問。
“我觀朝廷,對待漢人太過仁德,我又不是漢人,實在是羨慕。”
刀圖里解釋道。
“哈哈。”
通譯是朱棣派來的,懂得不少東南亞地區的方言。
“你雖不是漢人,但你是明人啊。”
“啊?”
“你是我大明老撾宣慰司的指揮僉事,是我大明的武將,別人羨慕你都來不及呢,你何必羨慕別人。”
“而我中華文明,除了血脈傳承,更有文化傳承。國內有蒙古人,女真人,朝鮮人,色目人,他們做官的,為將的,從商的,甚至還有成為勛貴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