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和朱元璋不同,朱棣一直在打仗,更喜歡用軍事手段,而不是緩慢的政治手段。 洪武二十五年前。 主要功績收復東北。 洪武二十五年后。 收復塞南和塞北,在哈密和亦力把里打敗瓦剌的入侵,施行三司制度,滅東察合臺汗國,收復交趾。 這位雄主的面前,哪怕是緬甸宣慰司的使者也不敢抵抗。 太嚇人了。 “朵甘都司,烏斯藏都司各地,響應朝廷的號召,自發修建驛站道路,保持各地的交通,爾等也當如此,一年之內,各宣慰司的驛站道路要修建起來。” 朱棣說著舊事。 朱元璋的功勞。 當初朵甘都司和烏斯藏建立,各法王和土司向大明稱臣納稅,就開始修通驛站,保持雙方的交流。 一年的時間。 眾人面面相覷。 “回稟太子殿下,一年的時間,是不是太短了。”刀線歹硬著頭皮說道,他好不容易平定了竄入老撾境內的交趾叛軍,可謂是元氣大傷。 歷史上是明軍入老撾平定的。 如今朱棣只讓刀線歹自己負責。 “用一年的時間,只組織起驛站而已,算什么難事?還是你們各司承擔不了責任?” 朱棣強硬無比。 “如果覺得自己不行的,現在答復孤,孤派人去為你們修。” 請神容易送神難。 如此強勢的大明,眾宣慰使和使者都不敢拒絕,更不敢試試太子所言他派人來修之事。 “以往各宣慰司自己經常動兵戈,甚至與云南土司發生兵戈的事情,前事不追究,以后各地再有私自興兵者,朝廷必然重處,勿謂言之不預也。” 大明的勢力延伸到了東南亞,這就是朱棣的底氣。 要不了幾年,當交趾能為大軍提供物資后,所有的宣慰司更加的不敢跳腳。 這次的召見。 許多宣慰司苦不堪言,并不是想象中的美好。 “朝廷對我們的態度,變得嚴格了起來,不再向以往般的放任。”回去后的刀線歹,向自己的弟弟抱怨道。 “今時不同往日。” 刀圖里帶著五百土兵,協助大明打過仗,深知局勢變了。 “以前朝廷離我們遠,當然是天高皇帝遠了,如今就在我們隔壁。” “以后怎么辦才好。” “自然是心向中華。” 刀線歹看著自己的弟弟刀圖里,這位老弟呆在交州像變了個人,開始下力氣學中國話,寫中國字。 連安南都被平了,西邊的緬甸都老實起來,他們小小的老撾,還是不要出頭的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