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是占城國王自己的選擇,又不是大明靠著武力逼迫的。 眾人第一次感受到了文明之光的威力。 然后朱棣開始一個個召見緬甸宣慰司,老撾宣慰司等。 最后。 各宣慰司和朱棣達成一致。 任何破壞和平的人和勢力,將會被天下共擊之,各宣慰司都要配合大明出兵,并制定了學校圣學,各項稅賦的重新制定,通商口岸,商人成立商戰等等的制度。 與暹羅、真臘約定了宗藩協作約定,互相可以自由通商,免除關稅等等。 朱棣忙完了宣慰司和藩國的事情,開始布置交趾和占城。 大戰之后還要敘功。 不過敘功的結果,需傳回朝廷,最后由父皇拍板,朱棣沒有因為大權在握而變得囂張。 招來朱能,沐晟,張輔,黃福等文武親信官員。 “朱能留在安南,配合黃福,黃福改制占城為行省?!? “沐晟返回云南后,加強對當地土官的治理,主要是修建道路,為日后的鋪設鐵路做準備,至少征集二十萬民力?!? “張輔負責大軍班師回朝?!? 安排好了首尾,朱棣帶著占城國王,還有侍衛營從交州出發,沒有打王旗,讓各地以為是尋常軍隊過境,趕回了廣西后,叫上了朱高煦,兩父子乘坐火車回去京城。 中亞半島的盛況,讓交趾百姓們信心高漲,對于大明的向心力油然而生,比以前更高,認可了自己大明人的身份。 十幾萬內地百姓遷移到了交趾。 主要是南部地區。 還有大量的交趾流民也來到了南部地區,每家都分到了田畝。 農作物以水稻為主,一年三熟,有些地區甚至一年四熟,往常沒有穩定的環境,導致生產力不高,如今解決了內外矛盾,大戶們也分到了利益。 從南方招募到了大量的佃戶。 大片的老林被開荒出來,一顆顆的樹木又被商船運回去廣東。 廣東商業的發達,例如印刷業,造紙行業,家具行業等等,對于木材的消耗非常高,而國內對于使用木材有高的要求,促發了商人們從中亞半島運回木材的商機。 內外矛盾結束后,又有內地一年多的治理,很快緩解了糧食危機,不但做到自給自足,可以供應起內地的貴州福建等地。 意外的收獲,讓大明朝廷非常的高興。 朱棣還未回京。 中亞半島的情報已經傳回了京城。 各大報紙頭條全部是關于太子殿下豐功偉績的報道。 其中還有不少的篇幅,報道了移民們的幸福生活,在交趾地區,不但成為了大地主,還有自己的佃戶,與內地打壓使用佃戶的風氣截然不同,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交趾百姓是不是大明百姓。 為何交趾可以使用佃戶,并且還在報紙上夸耀,如果交趾百姓和大明百姓一樣,那內地是否也應該一視同仁,不在打壓大戶們使用佃戶的社會情況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