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厲害的人,自然能建功立業,重新光復門楣,或者延續家族的階級。 恢復子爵和男爵,則是補償取消世襲千戶和百戶。 底層軍戶們可以世襲,獲得良好的兵源。 大明的士兵不是不能打仗,是大明國家財政破產,說明軍戶制度是沒有錯的。 而軍戶受到剝削,則是他們頭上的百戶和千戶權利太大,朱高熾要去掉這個階層,和民間片坊自治一樣,基層軍戶也施行自治。 “給封地?”朱元璋問道。 “給。” 朱高熾點頭說道:“但是只安排在宣慰司,并且由官府治理,或者由朝廷直接發放俸祿,并且非軍功不得封爵,承襲爵位者必須參加考核,考核通過才能承襲爵位,想要出仕則必須從軍隊基層做起,給予重點培養。” 打仗可以光宗耀祖。 功勞立的越大,獲得的爵位越高,當達到了國公時,至少讓子孫后代兩百年享受榮華富貴,又給予良好的教育環境和培養環境。 如此多的條件,家族還是落寞了,那就真怪不得旁人。 想要獲得封地的勛貴,則分給土地到宣慰司,以此鼓勵勛貴家族移民到宣慰司,補充當地的人口。 最后談到了宗室爵位。 朱高熾沒有隱瞞,直接說道:“宗室不能養成廢物,否則對國家有什么用呢,只會浪費百姓的供養而已。宗室子弟可以去上學、從軍,從商等等,與社會百姓一樣,參與到競爭過程中。” “宗室同樣不能世襲,親王、郡王、王長子、王長孫、王重孫,五代而終,同樣需要建功立業以獲得功績。” 朱元璋看向了朱棣。 朱棣倒沒有覺有什么,他才三個兒子,三個兒子一個要當皇帝,老二目前建立的功勞不少,老三也不錯,都是有才能的。 最后朱元璋看向了朱高熾。 朱高熾更無所謂。 他可能會有一個兒子,也可能有幾個兒子,最后終將走向虛君制。 并不是他偉大。 而是他深知歷史,知道未來發展的必然,不是關起門來稱王稱霸就行了的,大明的工業化已經啟動,必然會傳播出去。 猶如中國歷史的長河,無數的技術和思想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同樣也和世界進行了交流。 世界已經要進入快車道了。 一百年,兩百年,三百年,遲早會發生。 見兒子和孫子態度堅定,朱元璋也無話可說,祖孫三人達成了一致。 不久。 朱棣犒賞諸軍。 大量的賞賜和爵位下發,軍心士氣大漲。 “要不要土地?” 盛庸和鐵鉉兩人一起商議。 他們的職位從守備升到了分守,爵位只獲得了男爵,如果職位再升到游擊將軍,靠著功勞才能得到子爵。 根據最新的規矩,他們如果要求封地的話,朝廷則會分到宣慰司。 新的改革制度,每個相關的人都在打探,選擇最好的未來。 “最重要的是培養后代。” 鐵鉉指出了關鍵。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