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街道上。 掛著各家車行名稱的馬車,隨處可見,成為了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這些個行當里,因為他們走得多,見多識廣,容易欺騙壓榨憨厚的百姓們,可不能放縱了。”朱元璋老毛病復發,教導的口吻說道。 “車行、牙行,船行皆受到朝廷的監管,必須持證就業,有了證書的許可,行業就容易規范下來,沒有人敢浪費好不容易獲得的從業證書,而沒有證書的人,他們必然會主動打壓和舉報。” 朱棣笑著解釋了一些操作,“朝廷只需要管理好有證書的人,就能管理好這幾個行業。” “不錯,有些道理。” 朱元璋承認道。 “應該是生產力進步的表現吧。” 朱元璋苦思。 活到老學到來,朱元璋這些年來,雖然沒有在處理國事,可也沒有放下學習,大明社會上的新事物,朱元璋長期的微服私訪,見到了很多。 與普通人不同,他會琢磨其中的道理。 今日琢磨透一樣,明日又琢磨透一樣,才能就超過了一般人。 “有何說法?”朱棣好奇的問道。 “生產者多了,人工也就高了起來,人們用不起人力,只能通過車行的模式。”朱元璋笑道:“以前一家人養一個車夫,現在幾家人養一個車夫。” “以前一家人養一個車夫,而車夫經常閑置,主家為了不浪費,又會使喚車夫去干其他的雜活。” “現在行業分工明細,幾家人養一個車夫,車夫只干他的本行,掙得工錢也高,其他的行業,則由其他的人去干,不但是生產力進步的證明,也說明了社會分工的細化。” 朱棣雙眼睜的大大的。 要不是看得見身旁的是自己的父親,他還以為是自己的兒子呢。 仿佛又回到了兒子為自己上課的時候。 朱棣保持平靜,壓住內心的不穩。 兒子不說了,連父親都比自己懂得多,學得快,讓朱棣壓力大非常大,以前還能寬慰自己,兒子是個非同尋常的,現在有了朱元璋的學習速度,朱棣就騙不了自己了。 朱元璋一路解說,朱棣只能硬著頭皮應對。 一路下來,本來說好的陪父親盡孝心,結果卻連連遭到打擊,讓回宮后的朱棣苦笑不已。 此時。 文華殿。 大會議室。 圓桌坐著工部尚書宋禮,侍郎夏原吉,右侍郎張昺等官員,以及工業計劃部和下級部門經濟調控司,工民聯合部,煤炭大商人周有容,陳玉,周文等人。 周有容掃了一眼,沒有發現張賢才,又與陳玉周文等人對視,雖然大家面色如常,可內心已然知道,張賢才在報紙上的言論,引起了朝廷的不滿。 他們這些人在北平,最早跟隨朱高熾的商人們,也是靠著煤炭的興起,成為最有錢的一批人。 張家則是他們這些人中的翹楚。 張德輝因病不再理事的幾年,他的兒子雖然在生意上維持的不錯,可有些時候又太過激進,不知道未來會把張家帶到何方。 “皇太孫殿下到。” 門口,小黃門唱名。 眾人聞言紛紛起身,見到朱高熾的聲影,眾人彎腰行禮,“拜見皇太孫殿下。” “免禮,大家坐。” 朱高熾平和的做到自己的位置上,等大家坐定,點了點頭,讓會議的組織者直接開始,不要浪費大家的時間。 “煤炭行業的工人數量,根據調研司的調查后,得出的結論,大明至少有四十萬以上的,直接從事煤炭開采的工人。” 這項數據朱高熾沒有懷疑,大概率是準確的,下面的人沒有出錯。 上位者雖然不需要事無巨細的了解,可內心要知道評價的標準,做到心中有數,才不容易被下面的人哄騙,制定出能落實的政策。 十九世紀的美國,鐵道工人數量在兩百數十萬,煤礦工人的數量,則在一百萬左右。 現在的大明,鐵道工人有六十萬,煤炭工人在三十萬上下算是符合美國的人口行業數據,不過呢,當下大明的技術落后,煤炭行業有四十萬以上。 其實大明的鐵道工人也不止六十萬,東北地區可是有五十萬的閹工群體。 “煤炭行業是工業啟動發展的最重要的行業,雖然在皇太孫殿下和工民聯合部的督促下,保障了工人們的社會待遇和生活,可工作環境的惡劣,帶來了大量的傷亡,除了直接礦難犧牲的,還有非直接死亡的。” “這今年了,從事煤炭行業的工人,患病率非常的高,壽命要遠低于其他行業的工人。” 調研司的管事回報各項數據。 朱高熾其實并不無視。 中華重工直接參與密云鐵礦,卻不直接管理北平西山和房山地區的煤礦,正是因為技術的落后,無法保障煤礦工人的工作環境。 后世都經常發生,何況如今的古代。 十九世紀,技術已經有了大進步的美國,一百年的時間內,煤炭工人直接死亡的數量,保持在二十萬以上,平均每年直接傷亡兩千人。 這些工人是統計過的,那些小煤窯,以及大量使用黑工等群體,不知道有多少。 而十九世紀以前。 技術的落后,讓美國每年直接死亡的礦工,在數千名以上,更嚴重的是,大部分的礦工,都患上了黑肺病,受到疾病的折磨。 大明的人力是寶貴的,不能這么浪費了。 而周邊很多地區和國家,他們的人力是不值錢的。 “根據最新的調研,大明的富庶,隨著海外貿易的發達,帶動了人口的交流,不少的大明外的非法人口,涌入到了大明,而大明大量使用女傭的現象,有刺激了外部人口的進入。” “她們的勤勞等,感動了不少大明主家,獲得了大明人的幫助,許多女傭們的家人,由她們的主家出錢購買船票,乘坐輪船來到了大明。” “還有不少工廠也在使用非法勞動的現象,光靠行政的禁止,違背了社會的意愿。” “因此,根據最新的研究和商討,決定在煤礦行業,以及一些環境惡劣,技術低下的行業,放開用工的限制,招收非大明籍的工人。” “同時呢,又從煤礦行業等,釋放出幾十萬的工人,這些寶貴的人力,加入到其他的行業,成為新的中產階級,不光提高了大明百姓的生活水平,又帶動了大明的生產力,刺激了大明的經濟。” 眾人開始了商議。 周有容,陳玉,周文等煤炭行業的大商人忍不住的交頭接耳。 “煤炭行業的利潤并不高。” 周有容主動說道。 “皇太孫殿下制定的能源價格體系,以促進各行各業的發展為主,又有工民聯合部的權益保障,在保障煤礦工人們的福利上,煤礦其實并不像外界所認為的利益頗大。” “其實我們是弱勢群體啊,養的工人很多,商人們卻掙不了幾個錢。” “哈哈。” “呵呵。” 會議室的人們各個被周有容逗笑了。 朱高熾都忍不住嘴角翹起。 “我們很窮啊。” 周有容一臉的平靜,仿佛露出最大的真誠,這下子連朱高熾都維持不住,大笑了起來,周圍的人們更是笑的眼淚都要出來了。 煤礦大東家們說自己窮。 那天下還有富人嗎。 “好了,你可別賣乖了,有什么訴求直接說。” 朱高熾笑道。 周有容這才露出微笑,笑著說道:“煤炭行業的價格,還可以繼續降低,有力促進各行各業的生產成本,刺激生產力的發展。” “但是呢,既然提議我們使用非大明籍的工人,釋放大明的人力,那么工民聯合辦就管不到我們煤礦上了,怎么使用,以及多少工錢,工作時常,有市場來決定。” “不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