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婆娘。”
雕刻精美的床榻,蓋著一層被褥,絲綢的被面,老人的嘴角仿佛在動。
床前坐了半夜的朱棣,突然激靈一下,回過神來,感覺父親說什么,連忙俯身上前,關切的詢問:“父皇,您說什么嗎?”
殿內的宦官和女官,聽到了動靜,連忙靠了上來,外間值班的大夫,也被驚醒了。
老人紋絲不動。
“圣人好像在笑。”
女官錯愕的說道。
人們的視線看了過去,老人的嘴角的確有些翹起的模樣。
這樣的現象,人們內心忍不住稱奇。
“重八,你太倔強了。”
“你這個婆娘,到底是咱倔,還是你倔,你竟然好意思抱怨咱,說咱倔。”
漢子大聲的吼道。
“婦人不得干政。”
那名婦女紋絲不動,理也不理漢子,氣的漢子忍不住跳腳,天下間就只有眼前的女子,敢如此的氣他,一點都不聽自己的話。
自己還不是為了大明,為了大局。
“你啊,就是個小女子。”
“夫人,這花好看嗎?我親手跟你摘的。”
“夫人?”
“夫人?”
“好好好,咱錯了。”
漢子大聲的說著抱歉的話,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在發脾氣呢,周圍的宮女們紛紛忍不住笑了起來,被婦人用眼光止住了宮女們。
“老大,你呀,什么都好,就是太溫和了,你不知道讀書人有多壞,他們雖然嘴上天天掛著禮義廉恥,其實最在乎自己的利益。”
“老大?”
“老大?”
“你如此的年富力強,豈能離棄老父?實為不孝。還有咱已經老了,精力大不如前,你卻這么一走,大明的江山社稷怎么辦?天下黎民百姓的安危怎么辦。”
“老二,你太不成器了。”
“兒子哪里錯了?不就是睡了幾個婦人?兒子又沒有用強,天下間,哪家的女兒不愿意嫁入王家?”
聽到兒子的抱怨,老人恨鐵不成鋼。
“老三,你怎么一點本事也不長啊。”
老人失望的說道。
“兒子的才能雖然不強,可也不算弱,至少讓藩國穩定,不受兵災之害。”
“豈有此理,如此小家子氣。”
“老四啊,你不得了啊,你在北平的威名,連咱都經常聽到。”
“這樣不好。”
“太出彩了,哪怕你大哥不在意,可是你大哥下面的文武官員們,必然會對付你的,你看看,你自己親衛的指揮使都被他們拿走了。”
“老五,咱懶得管你了,你就去弄你的花花草草吧,也算是對百姓們有利。”
那一天。
萬眾矚目,每個人臉上神情激動,滿是期盼,看著臺上的身影。
漢子驕傲的宣稱。
“我們中國百姓的君主,自從宋朝國運告終,失去了天下。”
“前朝統治下的土地,城池被摧毀,熟田變牧區,婦人不敢出門,男人不敢抬頭,人口凋零,民不聊生,百姓困苦,不敢歡笑。”
“只有咱,受命于天,平定四方,偃兵息民,恢復宋制,還我中國山河。”
“今定國號大明,建元洪武,天下始復興,不妄動兵戈,力求百姓安居樂業,開萬世太平。”
鐘山祭壇。
男子昭告天下。
老人的臉上布滿了歲月的痕跡,皮膚如同陳年的書頁,滿是皺紋和斑點,他的眼睛緊閉,人們看不到他往常犀利的眼神。
呼吸都仿佛微弱了起來,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利落。
“父皇?”
朱棣最后嘗試叫了一聲,見沒有動靜,只能認為自己是聽錯了,無奈的坐回去了椅子上。
大夫也診了診脈,同樣什么話也沒有說。
該說的話,昨日已經說完了。
大概就這幾日。
除非有奇跡。
朱高熾三兄弟一起前來。
“父王,兒子們來看顧皇爺爺,父王去休息一會吧,身體也很重要。”朱高熾看著朱棣蒼白的臉色,關心的說道,兩個弟弟紛紛附和。
朱棣搖了搖頭。
朱高熾有些無奈。
朱棣指了指朱高熾,“你去忙你的國事。”
朱高熾小聲道:“兒子陪陪皇爺爺。”
“也好。”
朱棣答應了。
三兄弟立在朱棣的身后,朱高煦和朱高燧,皆低著頭不敢亂看,朱高熾卻忍不住打量,看著床榻上紋絲不動的老人,內心感慨生命的偉大。
只有經歷過生死,才明白生命的可貴,以及對生命的重視,但也不會再失控。
“這也是朱棣對自己不滿的原因吧。”
朱高熾內心暗暗想到。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可經歷過就是經歷過,再多的傷痛,并不會因為經歷過就會減少,只是因為悲傷過后,心理就會變得強大,已經足夠支撐。
所以經歷過苦難的人,他的內心定然強大。
而一個剛剛經歷過苦難的民族,向心力和堅韌必然是非凡的,具備了需要的條件后,這個民族就能爆發出巨大的能量。
“雖然自己傷感朱元璋的病情,但國家大事,自己是放不下的,無法像朱棣這般,他可以不理國事,不正是因為有自己在操持么。”
“小到個人。”
“悲傷是悲傷,生活還要繼續。”
朱高熾如此想到。
陪了一個時辰,朱高熾終于說道,要去文華殿處理國事。
朱高煦和朱高燧忍不住看向大哥。
朱棣想了想了,其實他并不生氣老大,老大的做法是對的,可是朱棣就是心里不爽,不過也沒有再多說什么,有些心疼起長子。
“你去吧。”
朱高熾安慰道:“皇爺爺受命于天,非同凡人。”
說完。
又去看了看朱元璋,最后宦官送了朱高熾離開,留下了兩個弟弟。
——
文華殿。
禮部的官員早已在等候。
高麗南王的使者,已經在京城里停留了三日,還有老撾宣慰使派來的人,以及緬甸那邊,和素可泰地區前來大明覲見的前王族。
內閣的閣員和六部的大臣,制定了許多的方案,關于西域行省的軍事調動,乃至民生的安排,還有民夫運轉,軍工企業的生產計劃種種。
有的需要和皇太孫商議,有的則自有章程,需要皇太孫殿下過目和簽批等。
還有國內的許多事。
“商人帶來的信息,他們說楊忠被帖木兒五馬分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