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春。
“帖木兒終于敢與朕決戰了,也算是難為他。”
撒馬爾罕城。
朱棣忍不住的感慨。
“帖木兒無路可走,與我們大明的決戰,已經迫在眉睫,由不得他拖延下去。”朱能毫不懷疑的堅信道,臉上滿是秋霜。
兩年的時間里,每個人經過風沙的洗禮,多白凈的人也變得粗獷起來。
朱能用厚厚的帽子蓋住頭發。
否則只半日的風沙下來,頭發里就滿是沙子,臟兮兮的,而城中條件不夠完善,洗一次頭發很費勁,他們也理解了,為什么當地人喜歡把頭包起來。
他們自己不也是加入了么,商人們改良了許多款式的帽子,最后那種兩旁帶褡褳的大帽子,成為了最受歡迎的商品。
廳內不光有明軍的將領,還有本雅失里,這位當初的額勒伯克可汗之子。
沙迷查干替朱棣說服了塔什干地區。
又有本雅失里的協助下,大多數的首領并沒有抗拒,明軍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偌大的塔什干地區,加上巴里黑地區,差不多是整個西察合臺汗國的領地。
也就是帖木兒的老巢,被大明一鍋端了。數十年的積蓄,落到了大明的手中。
無論是本雅失里還是沙迷查干,又或者其余地區的首領們,他們手上沾染了不少的鮮血,為大明剿滅了當地的反抗勢力,清除了心向帖木兒的首領們。
大戰未打,小戰不斷。
去年冬日才逐漸的平息。
“帖木兒龜縮馬里一帶,連布哈拉都不敢派出主力,可見他有多么畏懼上國。”沙迷查干笑著說道,臉上滿是諂媚。
他的實力最弱,才千余人馬。
“不能小覷帖木兒。”
本雅失里開口說道。
比起沙迷查干,本雅失里無論是名號還是實力,都遠遠的超過對方,手里人馬高達五千,加上這兩年大明的支持下,已經是塔什干地區最大的首領。
“帖木兒沒有急著奪回撒馬爾罕,而是選擇了龜縮,并不是因為他怕了我們大明,而是審時度勢,選擇拉攏很多的勢力,尋找最好的時機。”
聽到本雅失里的話,沙迷查干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他雖然拍大明的馬屁,心中卻是有建國的想法,起碼也是個藩國不是么,哪里像本雅失里,直接當大明的宣慰使,屬于大明的將領。
那本雅失里看上去堂堂正正,實際上比自己要小人多了。
明明可以賣更好的價錢,被他拉低了價碼。
“無論帖木兒打的什么主意,最后還是戰場上見真章,大明也不想與他耗了,他耗不起,大明也不想浪費時光,各部做好與帖木兒決戰的準備。”
朱棣直接下令道。
這兩年里,除了穩定新疆域內的統治,努力恢復生產,還有面對帖木兒源源不斷的騎兵騷擾,讓人煩不勝煩。
大明熬了過來。
現在就該帖木兒熬不下去了。
從內地供應到撒馬爾罕。
物資百不存一。
大明整整熬了兩年,震撼了所有人,沒有人能否認大明的強大,大明物資的輝煌,仿佛沒有底線一般的供應,如此巨大的能力,讓所有人都感到無力。
木鹿。
老人眺望東方。
老人神色傷感。
他最厲害的兒子們,這幾年先后病逝,在阿勒頗死了一個,在征途中病逝了一個,埃爾祖地區又死了一個.
“真羨慕成吉思汗。”
“大汗為何有此言?論功績,大汗并不比成吉思汗弱。”老人身后的將領好奇的問道。
“成吉思汗晚年,有許多出色的兒子為他打仗,讓他能安享晚年,可本汗出色的兒子們,卻一個個的離我而去,到了如今,仍然需要本汗親征。”
帖木兒平靜的說道。
話里話話,有哀嘆他老暮的意思。
他的將領沒有感慨。
帖木兒有許多出色的能力,收服了很多人的心,哪怕是現在,帖木兒的處境看起來不占優勢,但他的軍心卻總體上保持了穩定。
“大汗,明軍調動頻繁,并從三面加強了對布哈拉的騷擾,估計有要和我們決戰的想法,我們是戰還是退?”
“欽察之地的人,沒有同意與我們合兵啊。”
帖木兒懊惱的說道。
壯年的時候,自己小覷天下一切英雄,不覺得自己會有求于人的那天。
所以趁著欽察之地內亂,很是欺負了欽察之地一把,還殺了對方的馬買汗,本想強迫米忒里向自己稱臣,結果對方誓死不從。
于是自己入侵屠戮,并點燃了欽察之地的內亂。
跟著韃靼也入侵翰羅思,莫斯科城被縱火毀滅,立陶宛兵也造反,本來想著讓欽察之地滅亡,沒想到反而促成了當地的統一,斯拉夫族的人越來越強大。
“明軍自身只有十萬兵,加上那些叛徒,大概是二十余萬大軍,我們卻有四十萬大軍,兵力上是他們的兩倍。”
“打仗不光是人數的事。”
帖木兒搖了搖頭。
許多的將領要求打過去,很多人吵著要收復撒馬爾罕,都被帖木兒壓了下來。
“漢人有句話叫做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那些叛徒不值一提,可明軍的戰斗力很強,不能找出他們的缺點,我們很容易失敗。”帖木兒猶豫道。
大明輸不起。
大明輸了,他們就只能退走撒馬爾罕,回去自己的國家。
那自己呢?
自己更輸不起。
帖木兒還想再等,繼續拖下去。
但是他下面許多人卻不同意。
不少的人趁機離開了帖木兒的軍隊,回去了自己的土地,這樣的人越來越多。
帖木兒施行分封制。
大大小小的國王和實封貴族,他們才是帖木兒汗國存在的根基,和大明不是一樣的制度,他們看到了帖木兒的蒼老以及露怯。
狼群里,當頭狼變老了,會是什么下場?
帖木兒汗國雖然不至于此,但帖木兒的避戰,讓他逐漸控制不住軍隊。
形勢所逼。
帖木兒最終下了決定,帶領全軍三十萬騎步大軍往布哈拉的方向前進,收到消息的明軍,立馬也針鋒相對,開始了調動。
雙方雖然沒有約定,卻默契的把布哈拉當做了雙方決戰的地區。
人一上萬無邊無際。
而雙方兵力高達五十萬的戰場,更是這個地區曠古未有的戰事。
帖木兒是大兵團作戰起家的。
朱棣同樣是指揮大兵團作戰的人才。
兩個人是這個時代最厲害的元帥,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這也是朱高熾一定要求朱棣親征才放心的原因,指揮大兵團作戰,和帶領一軍是絕對不同的情況,特別是軍隊越來越細化的時候。
明軍的將領,當將軍成為名將的不少,可是能獨擋一面的元帥,至少永樂初期并不多。
到了明后期。
更是寥寥無幾。
大明軍隊行軍很慢,帖木兒大軍行軍的速度也很慢。
一方運輸了大量的火炮,另一方同樣準備了許多遠程器械,各國工匠和文明吸取的技術,除了火門槍這些,還有可以拋射很遠的投石機,以及把鐵炮安裝在大象身上的象兵部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