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明各地的報紙大多如此宣傳。
與之相反。
明軍在外的捷報,已經刺激不了百姓們,他們習慣了明軍的勝利,普通的捷報,在人們的心中認為理當如此,反而失敗才是奇聞。
內閣與六部,聯合大明工局體系,推動人口補充邊疆的計劃,已經是重中之重的任務,甚至連皇帝殿下歸來的迎接工作也排到了后面。
畢竟還有幾個月呢。
因地制定指出的計劃方案,在各地有條有理的展開,朱高熾非常的注重。
長城是好的。
功在千秋。
可修長城的百姓卻是苦的。
因此有人提出,古代修長城是得不償失的行為,勞民傷財,保守的消極態度,對此大加批判。
可他們卻不提,為了阻擋被自己侵奪主要平原后的鄰國,因為鄰國百姓活不下去,只能奔赴其國求生,為了阻擋這些人,同樣修建了很長很高的墻。
連后世某國為了阻擋手無寸鐵的流民都是如此,更何況古代是為了抵抗窮困潦倒的強盜。
長城。
幾千年來,保護了多少追求安寧的百姓們免受強盜威脅的困擾。
所以朱高熾提出要重視當下,展望未來。
高珍自從之前被提點過后,回去開了數次的大會,壓下了大明工局對于浙江蠢蠢欲動的心思,沉下心來應對大明工局該做的事情。
再一次來到文華殿。
不少的官員不認識了,有些只聽過名字,還有些連名字也沒有聽過,最引人矚目的是一批年輕人,北平國子監全體系培育出來的國子。
這批人成為了最耀眼的存在,雖然做著尋常的政務工作,可他們身上的標簽太明顯了,如果態勢不發生變化,要不了二十年,將會成為新的政治力量。
高珍來的很早。
天未亮。
因為下午他還要乘坐火車返回北平。
大明工局明年的方向,將會在北平的大會上做出決定,畢竟大明工局主要的布局,除了湖北京城,以及部分州府,三分之一的力量在北平周邊三省和金州。
大早上的。
文華殿的花園里,竟然有幾名年輕的吏員在跑步。
“這是?”
“野蠻精神?!?
文書房的文書笑道。
這批新進的人,追求內心,講究本我,已經有人稱之為心學,文書也了解了一些,大為震撼。
“心學?”
高珍好奇的問道。
他這些年來忙于公務,許多方面跟不上,竟然不知道興起的心學,連忙求問。
“也沒有成套的說法,據說來自北平啊?!?
文書笑道。
高珍聽到后,竟然是北平的,越發的好奇起來,他在北平的時間不短,竟然不知道此物。
“我也是一知半解,當不得老師,據我所知,好像是說人的行為,由他的內心決定,他的內心是什么樣的,外在的表象就會表露出來。”
“例如社會是復雜多變的,只有通過讀書學習知識,才能了解社會,認知社會,又涉及到格物致知,探究自然萬物的原理?!?
“還可以歸納為,在地方官員面前,為什么老百姓表現的卻唯唯諾諾,明明太祖皇帝已經把權力還給了老百姓們,他們有對抗為非作歹的官員的權力和大義。”
“除了有不懂讀書,見識少的原因,那些讀過書的人,同樣是因為心有所求,認為官員所控制的資源,能為自己帶來利益,有了這方面的想法,就會出現畏縮和獻媚的行為。”
高珍越聽越迷糊。
每句話仿佛都有道理,可是合起來又在講什么呢?
文書也不太懂。
他只知道現在的國子出身的年輕人們,追求自我強大,也就是內心的強大。
這些人認為只要自己以良知為根基,知行合一,方內心強大,而對外無所畏懼,不懼任何艱險,意外也打不倒,成為萬邪不能侵的人。
心有多強,人就有多大。
高珍聽得內心意動。
社會仿佛正在發生無形的變革,高珍不禁感慨,歲月不饒人,代代有人出,才耽誤了幾年的功夫,自己竟然有些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最后望了一眼那些跑步的人,高珍隨著文書進入了文華殿。
文華殿是天下政治中心。
已經不是簡單的宮殿,周圍有許多的公房,還有值班的不少官吏們,寬松的環境,給予了他們更多的自由,特別是新生代的國子監出身的一批人,帶來了巨大的活力。
把他們在學校習以為然的朝氣,灌入到僵硬的宮殿內。
朱高熾已經起身。
春和宮內。
孩子們也已經穿戴整齊,一家人一起吃飯。
早餐豐富不奢華。
雞蛋羹、羊奶、牛羊,豆漿、醬菜、小米粥、饅頭、蒸餃。
朱瞻基領著妹妹和弟弟。
郭彩蓮和嬤嬤帶著剛滿周歲的老幺。
“昨日學了什么呀?”
朱高熾邊吃邊問。
朱瞻基聽到父王的問話,十歲的小兒,規規矩矩的起身立在一旁,恭敬的回到:“昨日先生教授滕文公問為國一課?!?
“哦?!?
朱高熾點點頭。
雖然當初在北平的時候自己讀書并不勤奮,可是礙于頭上的嚴師,時間也沒有白費。
“講的是什么?”
朱高熾沒有要求朱瞻基背誦,而是想要看看長子有沒有理解。
“回父王?!?
“滕文公請教怎樣治理國家?!?
“孟子說:“老百姓的事是延緩不起的。《詩經》上說:‘白天把茅草割,晚上把繩兒搓;趕緊上房修理,按時把五谷播?!习傩沼兴麄兊囊幝伞!薄?
“有固定產業的人才有一定的原則,沒有固定產業的人便不會有一定的原則?!?
“沒有一定原則的人,就會胡作非為違法亂紀,什么事都做得出來。等到他們犯了罪,然后加以處罰,這等于陷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