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加上明軍在當地推行新的教化,地方的矛盾并不少。 要不要重新西征,朱棣一直在考慮中,只是有些事情耽誤了,特別是皇后的離世,讓朱棣很是傷感了不少,最近才走了出來。 如果要對南洋動兵,暹羅并不是小國,需要投入不少的精力,以防戰敗的危險。 特別是戰爭后的治理。 長子很是不同,他注重治理,而不是一味的征服,導致朱棣有許多的顧忌。 打仗必須要有收獲。 哪怕是西部也是如此,擠也要擠出水分來。 所以這些年來,大明的動兵每年都在發生,特別是出征塞北地區,收復交趾之戰,以及萬里之遙的西征,更不提“小規模”的戰爭,例如出兵協助倭國大內氏,出兵琉球匡扶王室等等。 可大明的發展,不但沒有因此停下來,還保證了民間百姓的生產。 其實大明的現狀,朱棣已經很滿足了。 不知道為什么。 老大仿佛被什么未知的煩擾困擾著,在朱棣看來,實在是有些杞人憂天了。 不過朱棣有時候又會思考,是不是老大看得更遠,看出了未來的憂慮,所以才有如今的焦慮呢,反正老大的心思,朱棣猜不透。 猶如北平的時候,誰也沒有察覺軍戶制度的隱患,唯獨老大看了出來,認為軍戶制度已經有了破產的苗頭,所以從軍戶制度入手,改變軍戶的生活狀況。 老撾的地理環境更加復雜,可老撾宣慰司總體上服從大明的管理,并沒有太大的麻煩,而老撾并不在楊士奇的管理下。 楊士奇想要盡快回到中樞,他脫離朝廷太久了。 可暹羅的事情,太子殿下一拖再拖,拖得楊士奇心里沒底了,期盼的看著皇帝陛下。 朱棣不置可否。 第二日。 兩父子碰頭在御花園。 “父皇想要親征的話,還是去西部吧。”朱高熾聽完后,緩緩的說道。 朱棣愣了愣。 自己還沒決定要親征啊。 親征西部可不是享受的事情,那幾年的吃苦與單調,讓朱棣有些受不住,可是呆在京城也很無趣,他也不想和兒子爭奪治國權。 也不好意思去爭,兒子做的太好了。 不過呢。 朱棣心里又有些癢癢,除了欲望方面,也有考慮西部地區需要他,自己出征從各方面都能獲得最大的好處。 “你不是不支持西征的嗎?” 朱棣忍不住好奇的問道。 朱高熾笑道:“此一時彼一時。” 以前西部地區荒涼無序,明軍很難得到收獲,這些年大明在西部地區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以及遷移人口去當地,正是收獲的初期,豈能容得破壞。 否則這些年來的苦功就白費了,所以反倒是要保障西部各都司的安穩,不讓當地百姓受到戰火的波及,把戰爭攔在國門之外。 而且朱能和張輔等將官呆在那里的時間太久了,容易形成山頭,不利于朝廷的穩定,也需要調他們回來。 可目前的形勢又不能調走他們,那么大明的皇帝親自去坐鎮,不失為上策。 不過也是因為朱棣的原因。 朱棣的才能,以及他的身份帶來的優勢,棄之不用太過可惜。 見狀。 朱棣知道自己又要離開京城了,不過這一次的動靜遠不如上一次,朱高熾同時招來了各部官員和大明工局,以及各學者們。 西部要小打,南部要生產。 朱高熾提出了一種新的政策手段,大明的十年大計。(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