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你小子,可別學你周二叔亂來啊。”有老漢打趣道。 當年北平地區的軍戶,有些家庭的勞動力不足,維持官府開了一道口子,允許軍戶們使用高麗和倭國女工。 其中的一些貓膩,他們片區的老周頭就很是樂在其中,家里有兩名高麗女工,為此他們老兩口經常吵架,如果不是因為怕罰錢,老周頭的老伴,早就去衛所告他去了。 罰錢不也是罰的家里,老周頭的老伴舍不得。 廚房里,喜妹把勺子炒的動靜大,看來喜妹不滿了,人們發出了歡樂的哄笑聲。 兩名學者被老人們請上桌。 孩子們已經起床。 工人們的子弟,有厭學并調皮,好勇斗狠的習氣,軍戶們的子弟同樣不喜讀書,經常的逃學。 各家的孩子起床后,騎上自家的馬匹,三三兩兩的離開家里,前往衛所的社學,那些更大年齡的孩子,要么在州學里住讀,要么已經不讀書了。 他們都被自己的母親塞了幾個熱包子。 一頓早餐,吃了足足一個時辰。 人們親自送別王大炳。 王大炳與二弟騎著馬前往城里的火車站,王大炳乘坐火車出發軍營后,他騎的馬就會由二弟牽回家里。 一家兩三匹馬是常態。 兩兄弟在路上說了許多話。 牲畜不能進站臺,王大炳與弟弟分別后,獨自進了站臺。 他是現役的軍人,有軍人腰牌掛在腰間,十分的醒目,站臺提供半價的火車票,可以去大明任何的地方,只要有軌道。 “當大部分百姓都不愿意的時候,朝廷的政策就很實施下去。” “不一定。” 兩名學者討論著。 二人穿著中制裝,左上胸的口袋蓋上,縫了一朵紅色的桃花,如果有識貨的人,能根據這朵顏色和樣子的桃花,知道兩人來自哪個部門。 調研司。 調研司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部門,里面有五花八門的組織,其中就有工農人口分配項目小組。 兩人不再爭論這個問題,開始談起當地的軍戶情況。 “當年分片畝的時候,留下了很多的空白之地,如今各家軍戶們靠著開荒邊角料,也是額外的補充,但這與太子殿下的想法背道而馳。” 每戶五到六口人,一百畝土地。 耕種七十畝上下,保證大自然的存在,留給野獸們生存空間,讓人懂得與自然的競爭道理,不至于退化成連蟑螂都不敢踩的文明物種。 加上農機的使用,不光保障了軍戶們的經濟基礎,又讓軍戶們加強了身體素質,以及農業效率的大發展,最后又具備了消費能力,形成經濟發展的循環體系。 前者是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必須的經濟基礎,那么現在平均不到七畝的土地,等新一代們成長起來后,他們的繁衍,將會大大拉低這個田畝數字。 社會是變化的,并不是永恒前進的,猶如河流上的小舟。 十年前可能是這樣,威震天下,十年后可能又是那樣,衰敗不堪。 “農業人口在大明社會中,仍然占有最大比例,如果不能解決農業人口的問題,那么經濟的發展基礎就會導致破產。” “關于讓片區軍戶分家的政策,已經成為了迫在眉睫之事。” “恐怕此舉會讓大部分軍戶不滿,哪怕太子殿下也不敢冒然決定此事啊。” 太子殿下做了許多事。 無論是針對勛貴,又或者針對民間商行,乃至壓制大明工局等,每一樣都是不可思議的動作,可每一樣都讓太子殿下壓了下去。 靠的是什么? 太子殿下在軍戶中的巨大威望。 每家正廳上懸掛的燕子圖,就是太子殿下最大的憑仗。 為什么連皇帝都不會與太子殿下爭,除了父子情深,太子殿下的威望實在是太大了,甚至早已超過了太祖皇帝,而軍戶則是太子殿下的基本盤。 別看太祖皇帝對開國功勛們非常的苛刻,但是太祖皇帝給予開國勛貴們的待遇是很高的,每個勛貴都后繼有人,承襲他們的榮耀,可以說好的有些過分。 所以太祖皇帝的基本盤仍然是開國勛貴們。 通過勛貴們掌握了武力。 可太子殿下選擇了權利下放,打擊權貴勢力對于民間的吸血態勢,所以同樣需要他的基本盤,最后落在了軍戶們的身上。 “能像王大炳這樣的軍人雖然不少,可比起軍戶的基數又實在是太少。” “十年。” “大概十年的光景,軍戶們目前具備的消費能力,就會因為新生代的成年被掏空,片區在調控經濟體系里,失去原本應該發揮的作用。” 兩名學者在北平調研完,返回了京城。 北平的現象,已經足以概括各地的軍戶組織了。 —— 陜西行省的人口,恢復到了五百萬。 通過河西走廊進入西域行省,以及亦力把里行省。西域行省的人口也超過了一百萬,而亦力把里行省的人口,目前不到五十萬。 根據朝廷的計劃,西域行省和亦力把里行省,總人口要達到兩百萬,目前的缺口還有五十萬。 亦力把里行省外。 漢人主要聚集在撒馬爾罕都司,布哈拉都司。 塔什干宣慰司,巴里黑宣慰司,木鹿宣慰司,馬什哈德宣慰司等地,主要人口仍為當地人,預計有一千幾百萬的人口,大小王國上百。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