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后世的互聯網興起,科技改變了社會模式,所有人都可以交流,哪怕雙方相隔十萬里,哪怕雙方一個是小學生,一個是大學生。 有了各色各樣的言論。 甚至有貪官比清官要好的想法。 更甚至清官從褒義詞淪為了中性詞。 古人很早就有了這方面的思考,并且有真正的指導。 有才無德,有德無才,有才有德。 不光東方如此,西方也有類似的說法。 若一個人沒有德行,他們認為,那么才能再高也難以實現,任何事務都不能交給這種有才無德的家伙去辦?!鞣绞呤耸兰o的政治家喬納森·斯威夫特。 有德無才者,其善多為小善,謂之平庸。 無德無才者,其惡多為小惡,謂之猥瑣。 有才有德者,其善多為大善,謂之高尚。 有才無德者,其惡多為大惡,謂之邪惡。 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無益也。 要是沒有道德,即使你身強體壯,絕頂聰明,你也只會助紂為虐,做一些危害社會的事,其實就是有才無德對社會危害大的意思。 一個沒有德的貪官,他怎么會控制自己的私欲,去為老百姓著想呢? 他都放縱自己的欲望了啊。 人的惡是沒有底線的。 一個沒有底線的人,還指望這樣的人為老百姓辦事,實在是有些幼稚。 既然貪。 只會更貪。 一個大貪官得勢,必然培養無數的小貪官。 小貪官逐漸成為大貪官,又催動大批的小貪官,猶如劣幣驅逐良幣,不加以杜絕此類的現象,要不了二十年,整個社會都會充滿了積弊,百姓們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例如明朝中后期。 當有才無德的人成堆,那么哪怕是張居正這樣的有德有才的圣賢,掌握大明最高的權力,用了十年的時間也無法改變了,最終以失敗告終。 大明由朱元璋制定的各項監察體系的名存實亡,就是因為大量有才無德的官員們成堆,一波波的驅逐了良幣,所以明初老百姓具備的權力,到了明朝中期已經徹底消失。 戴德彝,景清非常認同朱高熾的言論。 戴德彝是在北平被朱高熾收服的。 這樣的人,并不會被利益所誘惑,戴德彝只是在北平干事實,嚴抓貪腐,監督紀律,有了鐵面無私的稱號,被人們所畏懼。 而景清原本有了辭官歸鄉,后遇到太祖皇帝微服私訪,見到了京城新區的發展,被事實改變了想法的御史。 “人生百樣,雖然制度嚴苛,可總有人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一個好人與壞人的區別,無非是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而已。” 朱高熾平靜的說道。 “普通的人畏懼嚴法,不敢試探大明律,可是呢,如果有才無德的人成為了官員,掌握了權勢,等于大明律的約束失去了作用,那么大量的普通人會被這樣的官員所影響,或者主動,或者被動為虎作倀。” “所以都察院和六科給事中,就是大明的最后防線,都察院和六科給事中清明,那么大明天下就清明,如果這兩處出了問題,那么大明天下也會出問題?!? 張居正的改革,第一件事從都察院和六科給事中開始。 雙方的糾纏耗費了整整五年的時間,可以說張居正改革最激烈的時候,就是張居正與這兩部的斗爭,說明了吏政的重要性。 都察院和六科給事中,不光是監察天下官員,還有查核國家政事在各部和各地的落實情況,是朝廷治理國家重要的耳目和保證。 戴德彝和景清聽得很嚴肅。 大明富裕起來了。 民間的財富成倍增長,無形的腐化比二十年前復雜了不知多少倍。 “太子殿下請放心,都察院絕對不會成為藏污納垢的場所?!? 戴德彝嚴厲的說道。 他自問自己的才能并不高,不如很多同僚,唯憑操守二字,做一事專一事,在都察院這些年來,任何敢觸犯法律的官員,都不會被他放過,這就是他的為官之道。 景清也跟著說道:“六科給事中同樣如此。” 朱高熾點點頭。 相比較而言,眼前的兩人是值得信任的。 不光是都察院和六科給事中,錦衣衛雖然經過改革,只保留了探案權,但也是對二部監管體系的補充,簡而言之,朱高熾覺得朱元璋說得對。 不能信任官員。 并不是說不信任某個人,而是不信任人性。 因為總會有控制不住自己欲望的人,永遠不會消失,這是一項必須堅持不懈的監督制度。 都察院、六科給事中、錦衣衛。 在太子殿下的安排下,開展了浩浩蕩蕩的巡視工作,除了原本的各地派遣御史外,還設立了特使團,每個行省都需要去巡視。 不光是巡視地方政務,還要探查那些御史們。 明朝中后期的制度敗壞,從御史們開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