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朱高熾滿意的點點頭。 其實大明的面積并不大,相對于人口而言。 適合種地的土地就那么多。 為了滿足人口需要的糧食,不光在山上種地,先民們還在黃河與長江最兇猛的地段種上糧食,用命與大自然奮斗,因為沒有辦法。 那么后世的新大陸呢。 古代瑪雅人分布在一個廣泛地區,包猶如大部分中美洲一樣,這個地區的雨季是界線分明的。 從五月到十月,雨量很多,而在其余的時間,雨量很少。 這種截然不同的區分導致了與墨西哥湖毗鄰的地區以及更往南一些的高原地帶,其中包括瑪雅人居住的危地馬拉和洪都拉斯地區進行復雜的治水工程。 但是在瑪雅人居住的廣大地區,地質的特點決定性地影響了治水事業。 幾乎在尤加坦的整個低水平原以及這個平原和高原之間的一大部分地區,都存有極容易滲水的石灰石層,因此,雨水很快便會下沉到深處。 美洲雖然沒有“沙漠”,可是通過這些極容易滲水土地底層,仍然可以最大程度的減輕洪水的傷害。 所以便觀各大古文明,只有中華文明的治水工程讓人驚嘆和不可思議。 包括后世的美國。 哪怕進入了科技大爆炸的時代,靠著人口和國土面積比例的豐富,他們不追求最大程度的控制洪水,百姓們居住在更好的土地上即可。 洪武二十七年,朱高熾就提出了這樣的思路。 不過那時候地位不同,最大的危機也不同,所以朱高熾并沒有投入這方面的精力,而是施行先軍政治,保證自身的勝利。 到了現在。 治水的思路,重新擺上了議程。 不光要在山區遷移走人口,還要在洪泛區同樣遷移走人口,哪怕洪水退卻后露出的土地很肥沃。 至于遷移人口后的山區和洪泛區,會不會因為漢人腳步的退卻,幾十年后造成隱患。 朱高熾并不擔心。 后金的崛起,離不開大明的熏陶。 除了后金接壤遼東,其靠著祖先與朱棣的交情,方便和大明進行朝貢貿易之外,明朝中后期的北方某地的資本家們,也源源不斷的為后金輸送物資。 所以后金崛起,超過周邊的部落,其實是建立在明朝的生產力上。 就如大遼的崛起,離不開唐朝在北方建立的燕然都護府或安北都護府,留下了一整套的教化、征稅、征兵、援助、保護、文化傳播、教育培訓、商貿往來等各種制度,促進了當地的生產力和組織力,改變了當地的原始社會面貌一樣。 而到了清朝,這些資本家們同樣在吸血。 整個蒙古的臺吉們,甚至有王爺悲嘆,他們世代給那些商人們還債,欠款欠了幾百年。 所以當生產力離開了這些地方,這些地方會重新變化大自然。 并且朱高熾遷移走土地負荷之外的人口,并不是放棄在當地的治理。 簡而言之。 像十萬大山這樣的地貌,養活個幾萬人就行了,而不是幾十人萬人呆在山中,把大山都整理出花來了,結果也只能獲得養活自己的糧食而已。 又或者北平行省內房山的沿河口所。 當地山區內的唯一小塊平原,因為地利的原因,常年泛洪水,讓當地的百姓傷亡慘重。 那么朝廷也不要在此一直修補水利工程了,把當地多余的百姓遷移出來,安頓去新的肥沃土地上,不光讓老百姓有了更穩定的生活,朝廷也減輕了負擔。 戶部的官員也在。 這是一項多部門的聯合行動。 同樣是為了人口的遷移,西部七省,遼東地區,大員島,南洋地區,海外的新地,這些地方的發展,什么都缺,最缺的是大明內地的百姓。 普通人的主動性能很低。 能具備主動改變自己的人,已經不是普通人了,因為有改變自己想法的人很多,可是能行動起來的卻很少,所以大部分的老百姓們,不到萬不得已的地步,他們是不會主動改變自己的,這就需要朝廷的引導。 故土難離,除了文化方面的原因,其實也是人性。 正如葡萄牙開始的大航海。 不是百姓們窮的沒有辦法,活不下去了,誰會愿意踏入十死一生的海洋中。 那時候的葡萄牙,航海技術遠比中國落后。 葬身在大海上的水手不知道有多少。 來自北平的竹球隊獲得了勝利,讓京城的百姓們大罵,而北平最為最早的老工業基地,不光京城有許多北平的工人們,也有很多乘坐火車,從北平趕來的觀眾們。 所以哪怕是京城的百姓們更多,北平的百姓們也不甘示弱。 總有激進的人。 在大量巡檢丁差們的嚴防死守下,并沒有發生肢體上的沖突,所以雙方只向對方的祖先們,發出了“親切”的問候。 領獎的時候。 太子殿下的身影出現,現場很快安靜了下來。 隨后。 歡呼聲響徹天地。 廣場上有公車站臺。 文體司安排了許多的工作人員,并從府學和國子監借調了激幾千名學生維持秩序,一輛輛的公車離開了廣場上,廣場上的攤販們又一次忙碌了起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