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可能。” “四五千里的海上距離,大明人如何治理渤尼?” 渤尼國內附,改成都司的消息傳開后,得到了確認的暹羅王國,波隆多羅阇大驚失色。渤尼國前年就有大明商人們說要求內附,引發了波隆多羅阇的猜忌。 不過幾年里,大明一直沒有大的動靜,看來大明的胃口越來越大了。 波隆多羅阇這些年只做了一件事,積累自己的實力。 波隆多羅阇已經是暹羅王國最大軍閥。 老國王羅摩羅阇前幾年去世,新國王因陀羅阇因為軟弱無能,被國內的勢力看不起,強勢的波隆多羅阇,已經成為了新國王的眼中釘。 為了避免提早暴露,波隆多羅阇思來想去,選擇離開了大城都城。 其實現在的暹羅,已經不是原來的暹羅。 原來的暹羅,也就是素可泰王國。 宋元是有記載的。 南方興起的羅斛國,也是與大宋進行過貿易的國家,本地人稱為阿瑜陀耶,在元朝時期吞并了北方的素可泰王國,仍然被人們習慣性的稱為暹羅。 所以明初時前往大明朝貢,被登記入冊為暹羅國。 暹羅國是后世的泰國。 第一次改名,以暹羅為外國所稱而來為由,于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正式改名,五十年代又恢復暹羅之名,過了三年,又改回了泰國的國號。 現在人們都稱為暹羅,并沒有覺得哪里不對的。 因為大明最強大。 是世界的文明。 波隆多羅阇回到了南方。 南方有優良的港口,大量的商人們聚集在港口,成為了當地最富裕的地方,靠著港口的稅收,以及國內的糧食,波隆多羅阇養活了上萬大軍。 波隆多羅阇一直對大明抱有敵意。 但是波隆多羅阇很精明,他知道什么形勢下該做什么,對于遠道而來的大明商人們,波隆多羅阇非常的熱情,這些都是為他送財來的。 一邊交好大明的商人們,一邊訓練軍隊。 雖然手里只有一萬人,但是波隆多羅阇有信心攻下大城,只要抓獲國王,他就能獲得其余貴族們的支持,成為暹羅的新國王。 訓練大將波隆戴摩不明白首領的憂慮來自何處。 “大明有占城啊,他們在交趾修建了鐵道,如果從占城出海,只需要半個月就能抵達渤尼國,如果順風順水的情況下,十天也能到。” 波隆戴摩提醒了波隆多羅阇。 波隆多羅阇無言以對。 他的內心一直不愿意承認交趾回到了大明的手中。 安南想要征服占城。 暹羅也想要征服真臘,沒有勢力不想擴張的,歷史上安南成功了,征服了占城的安南,很快對暹羅打起了主意,并且試圖統一南洋。 而暹羅失敗了,一直沒有征服真臘。 誰敢想呢。 一百年前,暹羅還受真臘的欺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面對日益強盛的暹羅,夾在占城與暹羅之間的真臘瑟瑟發抖,越發緊抱大明的大腿。 國王是個沒有出息的,暹羅在如此國王的帶領下,必然沒有未來。 波隆多羅阇憂慮的看著南方。 如果大明在渤尼站穩了腳跟,形成上下挾制暹羅的態勢,對于自己的謀劃十分的不利,不能讓大明輕易的控制渤尼。 波隆多羅阇打定了主意。 朱高熾安排了渤尼都司之事,開始重視起高麗。 國內的商人們抱團抗拒高麗商人們的訴求。 一切為了利益。 “大明在太子殿下的治理下,社會資源分配,以人為本,作為工業重要的能源,煤礦產業的市場價這些年一直沒有波動。” “而人力成本越來越高,我們這些商行,實在是堅持不下去了呀。” 原來煤炭行業的旗幟人物是張家。 張家成為了昨日黃花。 現在的領頭人,哪怕大小周東家拒絕這樣的稱謂,可到了今時今日,他們二人不得不走出來。 合記商行很早涉足煤礦行業,但是合記商行這樣的商行,并沒有全力投入煤礦,每年都在往別的產業擴張,煤礦行業已經不是合記的主要產業。 但是周有容這些北平的老煤場主們,并沒有太大的長進。 他們守著煤礦,跟隨大明工局的腳步,雖然規模巨大,其實仍然屬于傳統的管理方式,不光是規模,利益上也落后于合記。 “你們的訴求,請說明白些。” 姜賓知舉著冊子,記錄商人們的說話,一副公事公辦的態度。 周有容怔了怔。 心里忍不住的失落。 京城到底不是北平,京城的官多如狗,年年換新人。 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些早期有千絲萬縷關系的老朋友,散布去了大明各地,能保持聯系的并不多,眼前文書房的紅人,很不給他們面子。 沒有人敢得罪姜賓知,周有容收起了嘴臉,唾沫自甘,面色如常的改口。 “如果朝廷同意海外商行們的要求,放開高麗煤礦的進口,那么我們的用人制度保障不下去了,希望太子殿下三思。”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