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孔明燈上有人。
孔明燈竹籃四面插了各色的旗幟,旗幟有圓形的,有方形的,也有三角形的,上面的士兵,手里拿著單筒望遠鏡,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
竹筐里,有位十八九歲的年輕人瑟瑟發抖。
他站不起來。
“還沒適應呢,你們四川話怎么說來著?瓜慫啊。”
大明衛所制施行異地服兵役制度,軍改之后,這項傳統被繼承了下來,不過呢,以往的異地,可能在行省以內,如今的異地,大多在外省。
地面上。
武官舉著望遠鏡,抬頭看著天上,孔明燈露出來的旗幟。
不同的方向,代表了不同方向的敵蹤,旗幟的形狀,則代表了兵種數量,根據揮動的軌跡和頻率,能大概知道規模數量。
炮兵營的武官們,同樣在觀察天上的孔明燈。
高陽郡王抵達山東。
集結了各營合計八千兵力,展開了一次操演,由高陽郡王安排的人手,會不固定的出現在未知的地點上,留下幾面旗幟。
炮兵營要根據孔明燈的指示,往遠處看不到的方向開炮。
大炮的射程越來越遠,甚至超過了肉眼可以看到的地方,而孔明燈的改進,這些年來,終于被軍方摸索出來正確的用法。
不過呢。
原來制作載人孔明燈的商人經不起這些年的等待,早已經破產遠走他鄉,雖然商人走了,專利和技術人員留了下來,由軍工聯合辦接收。
新的制作孔明燈的工廠落戶在浙江。
浙江是好地方啊。
發達的低成本的水利運輸,加上鐵軌的普及,帶來了成倍的效果。
而原本浙江地區要供應大量的稅賦,以解決朝廷在北方的用度,隨著北方的經濟崛起,農業上的自給自足,又讓浙江地區得到了更強大的市場。
簡而言之。
一好百好,一壞百壞。
北平良好的開頭,為大明帶來了方方面面的優勢。
浙江地區發達的產業鏈,讓那里生產成本低,效率高,可以很好的滿足軍工聯合辦的訴求,要么不下定單,要么突然一口氣下很多,普通的地方的產業鏈,沒有辦法達到軍工聯合辦的要求。
“轟隆隆。”
炮兵們根據旗幟的含義,調整好炮管的角度,武官下令后,陣地上閃出耀眼的火光。
山外。
一陣地動山搖。
空中的熱氣球很快搖動了燕字旗,告訴下面的同袍們,炮擊成功。
但是沒有結束。
那些“狡猾”的“對手”,他們并沒有改變方向,又在同一方向的更遠的地方,插上了新的旗幟。
騎兵們根據指令,快速的沖向東方。
很快,他們找到了隱藏的稻草綁成的靶場,因為節省手榴彈,訓練改成使用騎兵刀,熟練的“砍瓜切菜”,每一個稻草靶子變成了兩節后,騎兵武官用望遠鏡看著孔明燈,觀察上面的旗幟,以奔赴下一處地點。
“千里眼有了,不知道會不會有順風耳啊。”
看臺。
幾名總兵陪著高陽郡王,朱高煦異常的興奮,他就喜歡軍中的氣息。
十余年前父皇南下收復交趾,十年前父皇西征開拓西部七省,沒有少高陽郡王的身影,可近幾年下來,朱高煦越來越不舒服了。
文官們突然開始針對自己。
甚至有御史彈劾,奏疏中言高陽郡王與軍隊關系緊密,不利于國家安寧,希望太子殿下警惕。
所以朱高煦安靜了下來,但是內心的火熱卻沒有熄滅。
來到了山東,山東有自己的老部下。
他打仗多年,以往在他旗幟下的軍官并不少。
“如果有了順風耳,打起仗來可就順手多了,能解決許多麻煩。”參將王忠陪笑道。
歷史上,王忠隨著蔚州衛指揮僉事李遠投降燕王,靖難之役中獲得了不少戰功,李遠是靖難功臣第四名,王忠則是靖難功臣第十一。
如今不同。
他們二人之間并沒有發生更密切的關系,也沒有和燕王父子有親密的接觸,如果不是朱高熾特意的安排,王忠恐怕連參將都撈不到。
王忠自然是不知道這些的,并且很滿意自己的處境。
參加過收復交趾的戰爭,參加過剿滅入侵哈密的鬼力赤汗之戰,因功提拔為參將,駐守于山東,從低級武官到中高級武官,算得上有了名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