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人們已經習慣了,惟獨永樂朝才有的現象。
皇帝常年不在京中,國家的政務由太子治理,這是很特殊的現象,便觀史書,也只有永樂朝達到了巔峰,促進了大明政權的極度穩定。
也是朱高熾這些年來,堅定不移推動社會資源分配模式的底氣。
至少朱棣活著的時候,給了朱高熾敢做許多的事情的勇氣,并不會擔心自己的安危,以及會否帶來大明地方的不穩定。
“自古以來,商人是不穩定的群體,常年受到歷朝歷代的打壓,以當時的社會經濟生產水平,和歷史的局限性,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
偏廳會議室,六部大臣,內閣,各部臣工,數十人坐在羅踏椅上。
這是文華殿的新改動方案。
太子殿下不光提倡前宋的與士大夫治理天下,還提出了與天下人共治,軍戶的片井區推出的片長,市井的片坊區推出的坊長,施行多年來,讓最基層的環境穩定了下來。
不過地方上的鄉間,仍然是宗族為主,但是因為巡檢衙門的擴充,法律在鄉間已經有了更多的支撐,不再是任由宗族自理。
四方桌,四方形。
內四方,外圓。
朱高熾坐在內四方北邊的桌子后,內閣大臣與六部尚書坐在其余的三面,剩下的文武們則坐在外圓桌后,以及角落的幾名文書。
中間的空地上,擺了五顏六色的盆景,盆景下鋪設地毯,上方是吊燈,周邊是玻璃窗以及紅色落地窗簾,還有一排排的煤油燈。
紙本、硬筆,茶杯。
“沙沙.”
書寫的聲音充斥寂靜的大廳內。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沒有農業,社會就不穩定;沒有工業,國家就不富足;沒有商業,百姓的經濟生活就不活躍。”
“大明工局以及各組織和上下游體系,雖然有力保障了社會資源分配,穩定了老百姓們的生活水平,可是社會資源流通太復雜,所以支持民間商行的發展,不光是對大明工局體系的補充,更是社會資源靈活的運轉,兩者缺一不可,必須要兩條腿走路?!?
朱高熾念著稿子。
稿子不是朱高熾寫的,而是文書房聽取他的要求后,編寫出來的稿子。
工業化發展到今日,還有學校教育體系的完善發展,培育出了許多的人才,已經能寫出讓朱高熾滿意的稿子,不再像以前,需要他自己動筆。
文武官員們有年長的,也有中年的,有朱高熾聽過的歷史上的人名,例如蹇義、宋禮、呂震,以及去世的鄭賜、郁新等。
還有許多沒有在歷史中出現過的名字,特別是如今,因為大明全國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受到影響,許多人脫離了歷史的軌跡,有了新的人生道路。
就連金忠也已經在去年逝世,還有當年的北平系將領,許多的功勛也已去世,所以朱高熾有些擔憂朱棣,朱棣五十八歲。
歷史上的朱棣病逝在了出征的路上,難道仍然要如此嗎。
朱高熾有些于心不忍。
更讓朱高熾有些擔憂的是自己的身體,雖然目前還好,可是原主的壽命很短,朱棣去世后一年也跟著走了,為了避免意外,朱高熾只能趁著自己活著的時候,為大明打下根基。
任何的制度以及想法,并不是朱高熾可以做到萬世不變的。
這是歷史已經證明的,猶如大學的校門,本來是打開的,也應該打開,可關了后很難再打開,所以還是需要看老百姓自己。
猶如明朝朱元璋給了老百姓那么多的東西,甚至他們能把違法的官員,以及官官相護的官員抓起來,如果地方上仍然包庇,還可以去金陵,可這些很快煙消云散。
西方的現代社會風俗,就是老百姓們自己爭取抗爭來的。
朱高熾上一世看過許多西方的書籍,有些很認可,有些不太認可,有句話非常喜歡,關于英國專利權,貴族與工匠們的爭奪史。
西方學者給予的評價是,那些不愿意為自己權益抗爭的工匠,放棄了自己的權利,并不值得同情。
這與東方的社會輿論是截然不同的,因為東方的輿論環境,基本上是對貴族的批判,給予工匠同情,這可能的確助長了一些方向。
當然。
朱高熾同時也認為,清朝是扭轉這類現象,讓人們失去抗爭的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如馬可波羅的評價,那些亡國之人很可憐與敏感,痛恨可汗的士兵,那么清朝的人難道就沒有這樣的心理嗎,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半相信,一半忐忑。
朱高熾并不知道他為大明留下的寶貴遺產,能不能被大明的百姓們繼承,并發揚下去,因為社會從來不是固定又或者一往無前。
如歷史的長河,不進則退才是正常的現象。
朱高熾只能夯實基礎。
現在就是他新提出來的,對于大明律的改革,更加的細致化的法律制定。
“但是商人們的破壞力,相信在座的諸位,通過高麗的社會現象,有了清楚的判斷,壓制商業的發展不利于社會,不壓制更對老百姓們會帶來破壞,屬于農業上的土地兼并一樣的性質?!?
“那么不能引導商業為社會與老百姓帶來正確的效果,這會是亡國,甚至亡天下的根源?!?
“天下很大,大明至今沒有探索到盡頭,商業不能被禁止,因為禁止了商業,別的地區也會有商業,不進則退,帶來的就是落后?!?
“并且大明商人們在海外,的確促進了國內的生產力,帶來了國內需要的資源,以及為大明擴張了勢力范圍,起到了諸多的功效,是不可否認的。”
人們聽著太子殿下的講話,紛紛記了下來。
這些年來人們總結出了一些經驗,太子殿下的語錄,有時候無法讓人理解,可未來的事實,又證明了太子殿下的先見之明。
“古代權貴,地方上所有都是他的財產,包括人口,所以唐以前,出名的是酷吏,而貪官在史料記載的較少,唯宋以來,貪官的比例增加,是權利的普及下放導致的,從另外的角度而言,也是一種文明的進步?!?
朱高熾平靜的說道。
“嘶?!?
有人忍不住驚訝了,太子殿下的話語,常常能讓人深思。
朱高熾的確是這么認為的。
什么叫世家閥門。
他們不用貪,因為土地上本來都是他們的。
猶如馬。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