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京城中有學者稱大明為一個建立在鐵道上的國家,此言雖為笑談,卻也一針見血。大明的發展核心確實是鐵道的建設。隨著內地鐵道里程的不斷增加,串聯起來的城市范圍越來越廣,物資交流變得更為便捷,這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促使大明的管理方式發生了變化。
公文傳遞基本上都依賴于鐵道系統,內地傳統的驛站功能大部分被淘汰,只有在邊疆地區還保留著原先低效的驛站體系。
在南洋地區,商船以占城為起點,與各國進行貿易往來。
包括特冷、龍牙迦邈、吉達、吉蘭丹、彭亨、滿刺加、龍牙菩提島、六坤、南巫里、黎伐、那孤兒、蘇門答臘、班卒兒、阿魯、米囊葛卜、順塔、加魯、爪哇、吉里地悶等地在內的諸多地區,開始被納入大明的天下輿圖之中。
朱棣接見了各地的勢力首領或統治者使者。此次與歷史上著名的下西洋不同,由于地理距離的限制,大明的影響力并未如之前那樣深遠。然而,由于對這片陌生地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大明并未輕易將其封為新的國家,而是考慮采取設立宣撫司和宣慰司等方式來管理。只有那些已經存在了相當長時間的王國,才會被賦予王國的封號。
“根據朝廷的商議,宗藩體系將分為都司、宣撫司、宣慰司、親藩屬國和外藩屬國五個等級。除這五個等級之外的勢力和地區,大明將不予承認。”解縉向朱棣詳細解釋道。
聽到解縉的解釋后,朱棣撫須微笑。他想起了大漢的霸氣,難道大明的氣魄還比不上那個時代嗎?
見皇帝并未提出疑問,解縉繼續說道:“新宗藩體系將在我國東南部地區先行實施。如果效果良好,我們將逐步將其推廣至全天下。目前設立的都司包括占城都司、素可泰都司、芭提牙雅都司、咸鏡都司、奴兒干都司、平安都司和筑紫都司。”
“宣撫司和宣慰司則分布在各地,包括蘇祿宣撫司、清萊宣撫司、清邁宣撫司、湄豐訟宣撫司、七巖宣慰司、華欣宣慰司、老撾宣慰司、緬甸宣慰司、八百大緬宣慰司以及木邦宣慰司等。”
“親藩屬國包括高麗國、狗奴國、琉球北國、琉球國、琉球南國和暹羅國。”
“至于外藩屬國,則有蘇門答剌國、新拖國、爪哇國、彭亨國、呂宋國、倭國和真臘國等。”
狗奴國與倭國并不是蔑稱,而是RB古代國家本身就是這樣的國名。
大內氏在大明府扶持下,與幕府分裂,大明封為古代舊名狗奴國,成為親藩屬國,倭國則還是外藩屬國。
在這些地區中,大明將一些地區納入了宣慰司或宣撫司的管理之下,并授予其首領或統治者宣慰使或宣撫使的印章,而非國王印章。
特別是在半島地區,大部分土地都歸入了大明的宣慰司和宣撫司管轄范圍內。
即使與一些陌生遙遠的地區,如那家人和曼尼普爾人的交往不多,但他們也已經接受了明朝的冊封,成為了大明的附庸國。隨著這些舉措的實施,許多事務處理起來變得更加便捷了。
解縉得到了朱棣的支持,開始在南洋各宣撫司和宣慰司以及內外藩屬國之間更換新的冊封文書。同時,他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和規定。
一些地區由解縉親自傳達,還有一些地區,則是另外的官員們去宣達。
老撾宣慰司的刀線歹,這位受洪武皇帝冊封的宣慰使已經去世,當下承襲宣慰使的是他的兒子刀攬那,他的叔叔刀圖里協助他統治。
老撾宣慰司的土司制度仍然存在,并且刀線歹去世后,其職位由兒子刀攬那承襲,而他的叔叔刀圖里則協助他進行統治。
這種土司制度是中國在邊疆民族地區實施的一種特殊的行政管理制度,東南亞許多地區都是如此,不過隨著明朝國力的衰退,乃至王朝消亡和殖民者勢力的到來,中國的勢力一直在消退的道路上。
“從今日起,各地書寫大明的文字,以中國文字和語言為官方用語,所有公文必須使用漢字,采用大明的測量計算單位,修建維持驛道,每年會有官員檢驗,如果無法通過,會遭受懲戒。”
“各地的城池上,懸掛大明的旗幟。”
“各地施行大明律法。”
種種措施,旨在加強中央對邊疆地區的控制和管理,并且通過城池上懸掛大明的旗幟,以彰顯大明朝廷的權威和統治地位,并推行大明律,以維護社會秩序和公正,是宗藩體系加強朝廷對外管轄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為最恭順的宣慰司之一,老撾宣慰司一直以來對大明很聽話。
包括歷史上朱棣收復交趾時,老撾宣慰司也出過力,傳遞過消息,當下更是如此,親自派兵支持。
加上鐵道的修建,大明的影響力在當地很大,有許多大明商人的身影,不少大明人在當地安家落戶,過上奴仆成群的生活。
老撾的子弟也最早前往京城入學,對于新的政令,老撾并沒有太大的意見,因為老撾的上層早就開始使用漢字和漢語,多年下來,新的子弟們人人都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
“強大的波隆多羅阇,在明軍的手里堅持不到半年,我估計大明很快會在全南洋啟動鐵道修建計劃,到時候,大明的實力越發的強大。”
刀圖里已經很老了,他早年去過還是安南的交趾,見到過當時還是太子的朱棣,從那時候起,就看到了大明的強大。
這些年來,老撾宣慰司對大明的服從,離不開此人的功勞。
同樣,大明回報了他的家族。
他們家族在當地的統治沒有受到影響,那些不聽話的部落,無法對他們家族發起沖擊,因為大明支持他們家族,而且他們家族很多子弟去京城讀書,甚至有人在京城做官。
“朝廷的要求越來越細致,對于南洋管理的越發嚴格,侄兒認為要不了多少年,許多的傳統都會發生改變,恐怕會像云南那邊一樣,最終改土歸流。”
刀攬那擔心的看向叔叔。
刀圖里嘆了口氣。
“上朝有言,大勢不可違,順者昌逆者亡。如今的大明就是大勢,那些不服的勢力,他們的下場都很凄涼,一個一個的挑戰者,你也看到了,大明沒有使用多少力氣,輕而易舉的就消滅了他們。”
“所以我們的選擇,唯有恭順大明,在大變革之下,謀求我們家族最有利的好處,通過老撾宣慰司,讓我們家族加入朝廷,在朝堂上謀得一定的地位。”
刀攬那點了點頭,叔叔一直都是這樣,多年來在叔叔的影響下,刀攬那也沒有反抗大明的心思,如何加入大明,獲得更多的好處,成為了他們家族的思路。
“大明想要全面治理南洋,非三代人之功不可,未來的道路很漫長,我們立足于老撾宣慰司,不斷的向朝廷發展,無論未來如何變,都有我們的一席之位。”
刀圖里說了一段話開始喘氣,刀攬那露出擔心的眼神。
刀圖里揮了揮手,沒有讓侄子攙扶自己,他想要在自己活著的時候,為家族的未來鋪好路。
再有才能的人,選擇錯了,那么以前一切的努力就會白費,猶如那波隆多羅阇。
他很聰明,知道借勢和隱藏實力,可是又如何呢?如此睿智的人,還不是被大明消滅了,導致他的家族和勢力也全軍覆沒。
大明未來對南洋管理的越嚴,反抗的人就會越多,刀圖里不希望自己家族的人露頭,所以他盡力的要求子弟們,服從大明的規矩。
其中一條,要求各宣慰使和宣撫使修建道路,在人們的眼中看來是很難的要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