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十年前,北平的大周東家同樣因為遺產稅的問題,家族破滅,煤礦被拍賣。 國內的商人們無法反對遺產稅,已經開始了接受。 可是朝廷的新消息傳出后,許多的商人睡不著覺了,反觀國外的商人們幸災樂禍,嘲笑聲音最大的就有吳宏,他當初灰溜溜的離開北平,就是因為那些靠著運氣,提早占據了北平好位置的那幫商人們排擠他。 否則他為什么不在國內利益最大的地方經商,卻離開國內來到了高麗呢。 “真是應了那句老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朝廷如今要轉移煤礦行業,我倒是在高麗提早占據了好位置,現在看看那幫老家伙怎么辦。” 聽到吳宏的抱怨,亨運來商行的東家擔心道:“他們還是有錢的,要是來高麗和我們搶礦,恐怕我們還真競爭不過他們。” 吳宏忍不住笑了。 “天下的事,哪里是誰有錢就能辦到的呢。” “理是這個理。” 亨運來商行的東家認可的點點頭,他們這些人在高麗根植了多年,無論是高麗總督府,又或者漢城的高麗國王,乃至地方上的兩班,關系早就千絲萬縷,豈能是國內那幫老家伙能對付的呢。 不過呢,事情誰也說不準,亨運來商行的東家小心的說道:“還是要看朝廷的態度,如果朝廷支持那幫老家伙,咱們也很難抵抗。” 吳宏皺起了眉頭,老朋友的擔心不是多慮。 “朝廷在高麗的管理,我們出了大力,包括大明工局主導的貿易模式,我們一直都是支持的,總不能不講情面吧。” “論國內的關系,那幫老家伙可比我們強,萬一他們說動了朝廷呢。” 吳宏坐不住了,約了幾名高麗的大商人趕回了京城,打聽朝廷的態度,同樣,北方大量的商人南下,也在打聽朝廷的態度。 南洋的鐵道總里程最終的計劃不下于十萬里。 不算鐵道橋等耗費,只平鋪的鐵軌論算,大明每修建一里鐵道,也是第二代的鐵道,后世的眼光看來,仍然屬于簡易鐵道,可就算如此,也需要制造鋼鐵的生鐵為六萬斤,十萬里需要六十億斤,如果加上鐵道橋等消耗,大概需要翻一倍。 煉制一百斤鐵需要五十斤焦煤,一百斤煤可以燒制六十斤焦煤,也就是說需近百億斤的煤。 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結束時,煤年產量為八百八十億斤。 木邦宣慰司、緬甸宣慰司、八百大緬宣慰司、麗川平緬宣慰司、暹羅、各都司,真臘等,加起來的面積是英國的十幾二十倍,人口也遠超同時期的英國十倍不止。 當南洋鐵道大工程徹底通工的時候,大明的國力將會發生新的變化。 北方,東方、南方皆無新勢力。 也就是說大明完成了陸地上的“閉合”,只還剩下海外不停衰敗的倭國,大明將會徹底騰出手,開始真正的宗藩天下。 水泥等商品物資不提,只煤礦的需求將會是新的財富源,抓住了這個機會就能翻身,建立不下于那些原張記周記的大商行。 高麗到南洋的距離太遠,山西的煤礦通過鐵道,可以最大降低成本的運輸到南洋,可朝廷要減小山西煤礦的開采,那么巨大的缺口從何而來呢。 天下不缺少聰明人。 許多的人還在糾纏高麗的時候,那些在南洋做生意的商人,靠著先知先覺的消息,悄然盯上了新大陸。 新大陸,也就是后世的澳大利亞。 許多學者翻找史料,最后據書中記載推論,元代時期常年在東西兩洋間航行的泉州商人、水手認為當下發生的新土地是世界最末端的島嶼,稱之為“絕島”。 水手們根據當地土著語言,音譯將當地大陸稱為羅娑斯,又將澳大利亞北部的達爾文港一帶稱為麻那里。 大明的商船同樣在麻那里登陸,找到了這片史書記載的地方。 多年來的貿易,商人們帶回了當地有豐富礦產的消息,經過發酵和南洋鐵道工程的推動,人們終于發現了此地巨大的商機。 比較起從當地土著們手里換一些金子,當地的礦產才是最令人流口水的財富。 大明朝廷最會利用國內商品引誘海外國家成為大明的藩屬國。 從上至下的本事,大明商人同樣最會借助商品,從土著們手里得到土地。 與南洋部分地區的土著不同,羅娑斯大島上的土著總體上很熱情。 不同于大員島上有食人族,也不同于南洋競爭激烈的部落戰爭,包括美洲土著文明差距導致的傾軋。 羅娑斯大島因為人數規模小,沒有大型牲畜,例如沒有牛沒有馬等,環境極其封閉,并沒有形成惡劣的競爭環境,所以第一次見到西方殖民者的時候,土著們又驚恐又好奇,但是保持了友善,為那些迷航的水手提供了幫助。 同樣的道理,大明商人們最初也很快在當地立足。 大明商人們帶來的一切,在土著們眼里都很吸引人,他們用充當裝飾的金子與大明人換取商品,多年下來,習慣了這樣的方式。 而大明商人的商品,也改變了土著們的生活,他們開始穿上衣裳,學著大明商人們喝茶,學會了使用火鐮等工具,大明的陶器是他們最喜歡的商品之一,為他們烹煮食物提供了方便。 又是一年,來了更多的大明商船。 土著們采礦技術有限,露天的金子已經不多,聽到大明商人們要在當地開礦,如果他們答應,可以贈送他們一批商品,土著們沒有反對。 那些貧瘠的荒漠,有什么用呢。 大片大片的荒漠被大明商人們借助信息不對等,付出極其低廉的方式取得了土地的所有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