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阿曼宣慰司-《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
第(3/3)頁
如今發生了變化,下西洋的船隊變成了商人們的船隊。
大明工局吃相難看,加上多年來國內高壓的競爭環境,許多的商人們選擇了出海,以前是南洋,如今逐漸擴張到了西洋,腳步越來越遠,東邊也橫跨了大洋。
長期的貿易下,大明的名字和傳說成為了美麗的神話,許多人不相信,也有人相信,各種各樣的言論,促成了當地一些變化。
商人們連哄帶騙的方式下,竟然說動了阿曼的蘇丹,主動派了使團要歸附大明,也就是前兩年的事情,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大明的宣慰司。
雖然只是名義上的,可是按照規矩,阿曼還就是大明的土地了,只要大明一直強盛,就沒有人反駁。
“宣慰司,宣撫司,都司。”
朱高熾開口說道:“整個南洋,宣慰司變成宣撫司最多二十年,宣撫司升格為都司最多二十年,都司升格為行省同樣是二十年,這是大明的國策。”
宗藩體系多年來一直在變化,如今又有了新的潛規則和要求,正式走上了三等級制度。
“阿曼既然是大明的宣慰司,那么要不要施行這一套,不施行的原因是什么,施行的話要不要執行新宗藩體系的約定,這些都是要長足考慮的,考慮清楚了才能知道當下應該如何做。”
朱高熾對于前年內閣輕率的收阿曼為宣慰司不滿意,并不是反對他們的決定,而是認為內閣關于阿曼的處置并不夠具備大局觀。
南洋因為大鐵道的完工,所以推出了新的宗藩體系章程,加上大明的影響力,各地土司皆不敢違逆,那南洋之外的土司呢。
內閣至今沒有完整的方案,以至于阿曼派了人來出難題。
當時和阿曼蘇丹簽訂的宗藩體系約定,與南洋各宣慰司簽署的宗藩體系約定完全不同,充滿了哄騙的性質,簽到手再說。
這是第一步,而不是終點。
楊士奇很快想到了解決方案,于是上前一步說道:“臣認為可以答應支援阿曼一批武器和物資,但是阿曼也建立社學,學習我儒家文明。”
“前往當地貿易的大明商人可以監督,帶回當地的情報,如果敢違逆,則取消下一批的支持。”
聽到楊士奇的答復,朱高熾點了點頭,又說道:“雖然可以解決一時,但還是要多想一想更全面和完善的方案。”
等于內閣商議完后,皇宮事務局的執事告訴了朱高熾大喜訊。
從大洋對岸回來的船只,帶回來了許多的當地土特產,其中有一些類似太子殿下要求的種子。
朱高熾大喜。
高產作物對于現在的大明同樣還有不小的作用,更不提橡膠樹。在朱高熾看來,貨車的使用和普及,唯一的短板就是橡膠輪胎。
最后,朱高熾的確看到了一袋子的橡膠籽。
見到太子殿下如此高興,商人們也激動的說道:“我們請教了當地的土著次樹的習性,根據老師傅們的經驗,認為在南洋栽種是沒有問題的。”
“好,當賞。”
朱高熾大悅。
為什么他沒有打壓大明的商人們,因為大明的商人們為生產力的發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特別是當下的環境里,首先是因為國內競爭不過,沒有什么關系的商人們前往高麗獲得的成功,雖然后來遭受了大明工局的不小打壓,但是無疑吸引了許多人開始好走向海外。
其次等到絕島的成功,更加刺激了商人們的熱情,在海外的探索上,大明商人們的確很有主動性。(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