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以前因為有朱棣,朱高熾從不擔憂軍事上的失敗,現在如果發動對德里蘇丹國的戰爭,那就是朱高熾登基后第一次發動的反擊戰。 朱高熾有些擔憂會失敗,雖然道理上不可能失敗。 但是誰知道呢。 土木堡之變前,誰敢想幾十萬精兵的大明會在戰場上被人打敗。 朱高熾不認為自己會是這樣的君主,但未來的事情誰也說不準,所以圣賢們告訴君主不要輕易發動戰爭,因為發動戰爭很容易,但是萬一輸了,后果很沉重。 所以戰爭是最后的手段,而不是必須的手段。才有了“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的軍事思想。 朱高熾定下了調子,內閣開動了起來。 上層的精英們都在關注。 天下最賢明的君主發動的正義之戰,到底會是什么樣子的,關乎了新君主未來的威望與統治力度。 大明很大。 社會很廣。 老百姓們過著自己穩定而又奮進的生活。 浙江行省是大明的經濟強省,寧波府鄞縣趙長赫帶著幾歲的孩子來到姐夫一家做客,飯桌上趙長赫與姐夫發生了爭吵。 “掙錢是為了干啥?” 趙長赫再一次被姐夫否決,幾杯酒下肚,拍著桌子吼道,“你掙錢攢下來生霉嗎?不培養孩子去讀書,你費那么大的力氣干什么。” “光明不是我兒子,如果是我兒子,我哪怕砸鍋賣鐵也要供他讀書。” 男人被小舅子罵了一頓非常的不爽。 婆娘在一邊哭,不想看到丈夫和弟弟不和,長子帶著妹妹和表弟躲回了房間,小孩子們的耳朵貼著木門,仔細的偷聽大廳里大人們的爭吵。 老漢一言不發喝著悶酒,心里是認可兒媳婦弟弟的,只是不好表現出來,兒子要面子,這種場合下,作為老子的也不好說話。 果然,男子大怒了,甚至要掀桌子,老漢這才狠狠的瞪了兒子一眼。 趙長赫也不受這個氣,也不愿意做的太過分,畢竟姐姐還在這個家,說了幾句狠話,叫上了自己的兒子就走。 男人還要把小舅子帶來的禮品丟出門,被妻子最后攔住。 周圍的鄉親們也被驚動,不久后紛紛上門,你一言我一嘴的勸慰,總不是家和萬事興的幾句話翻來覆去。 過了幾日。 冷靜下來的男子帶著妻子去串門,趙長赫仿佛也忘記了當日的爭吵,一頓酒席下來,又開始了熱鬧,幾名孩子也瘋鬧的不像話。 小門小戶,日子總是這樣。 回去的路上,男人醉醺醺的說道:“你弟弟說的也有點道理,光明還是要繼續讀書的,雖然你弟弟說他來供光明讀書,但是我有手有腳,沒有這個道理。” “我們家不如你弟弟家富裕,但是省吃儉用供應光明讀書沒問題。” 婆娘沒有意見,傳統的女子,夫君說什么她就應什么。 唐光明低著頭跟在父親身后。 自己是家里的長子,早點進入工廠干活能讓家里多一份收入,弟弟妹妹們也能多吃點肉,所以唐光明并沒有反對過父親的意見。 “光明啊。” “你愿意讀書嗎?” 男子試探的問道。 這是舅舅為自己爭取來的機會,唐光明不再隱藏自己的想法,用力的點了點頭。 男子有些錯愕,最后沒有說什么,一家人安靜的走在道路上。 又過了半個月,男子突然叫上了光明去了寧波府。 兒子在縣學的成績很優異,拿著成績單以及這些日子在縣學辦的手續很快成功報了名,交了一筆錢,還有生活費等,幾天的時間就辦完了這個流程,最后把兒子留在了城里。 十二歲的唐光明,順利的上了府學。 府學與縣學不同。 不光這里的教學樓更高,孩子也很多,有學生宿舍,多數的學生住校,他們來自各個縣鎮和鄉里,操著各色的語音,進行了復雜的交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