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好小子。” 離開了朱能的家,朱棣剛上馬車就破口大罵,“搶人搶到老子頭上。” 葛誠忍住笑,扭過頭不看燕王,他怕自己忍不住笑了出來,這樣不太好。 可真是奇聞啊。 兩父子爭奪一個小小的百戶。 要是傳了出去,豈不是又為人們增添了一件飯后茶余的閑談之資。 “咱不在家的這段時間,看來咱那傻兒子,不聲不響做了許多的事情啊。” 朱棣坐穩(wěn)后,眼神里神情復(fù)雜。 粗看是欣慰,仔細看,還有點不明的意味。 葛誠了然。 大公子變化太大。 十四的年齡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 歷史上不少神童的事跡,可那是少數(shù),不能當做常例。 “大公子對雜學很有天賦,可謂無師自通,加上招攬了幾個有名氣的匠頭,實乃如虎添翼。” “雖然不在道學,卻也算得上本事。” 聽到長史夸獎兒子,朱棣并沒有太過開心,還是有些放不下。 煤礦主的確有些打手。 江湖嘛。 難免打打殺殺。 即要管,但也不可能禁絕。 人總要爭飯吃。 你吃的多了,吃的少的人就要眼紅,就會想辦法去搶。 官府則睜只眼閉只眼。 只要不超過官府的底線,不影響尋常百姓,大戶們自己的內(nèi)斗,反而有利于官府的掌控。 打手始終是打手。 讓他們打架斗兇,一個比一個狠,能自己動刀子劃開自己的胳膊,用兇狠來威嚇別人。 但是讓他們?nèi)ゴ蛘獭? 則比普通老百姓都要慫。 所以歷朝歷代,都沒有把打手放在眼里,更不會下力氣拉攏,當做精兵苗子。 武官不同。 那是真正的力量。 “他才十四歲,就這么心急,咱不明白他心里急啥,老子正當壯年呢。”朱棣搖了搖頭。 葛誠忍住笑。 來之前得知大公子鬧翻了整個北平城,燕王都不急,反而樂得看戲,神情愜意。 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自己看中的人才,竟然被大公子捷足先登,燕王竟然開始急了。 也是。 哪有老子跟兒子搶人的道理。 傳出去多不好聽。 “朱能此人呢,從小就受其父盡心培養(yǎng),而且他又成器,你可別看他家和尋常家一般無二,就小瞧了他。” 朱棣神色認真了起來。 葛城怔了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