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北平城郊區(qū)的三間瓦房。 兩父子各拉著一輛驢車,從煤場托運回了滿滿兩車的煤塊,卸到最右邊的屋子里頭。 整個屋子都被染成了黑色。 碎煤塊堆成小山一樣,中間留快凹槽,家里的婦人一桶一桶的往里面灌水。 然后增添黏土灰,用鏟子攪拌,攪拌好了靜置小半個時辰。 等待的這個時間,從附近礦上去拖煤,以備明日用的父子也回到了家。 兩父子抄起鐵鍬拍碎較大的煤塊,逐漸成為煤泥狀。 婦人則去燒火做飯。 用的是煤爐和蜂窩煤。 “你試試看。”老父親突然開口,也是父子今天說的第一句話。 把技術(shù)活讓兒子來做,自己則在一旁盯著,以免兒子沒控制好,浪費了原料。 后生不服氣,多簡單的事情,只有父親覺得難。 老父親看著后生一身的干勁,面上雖然嚴肅,心里卻感到安慰。 活的確不難。 可要是粗心大意,制作出來的蜂窩煤質(zhì)量不好,就會砸了招牌,一家老小都指望這門生計呢。 還要攢錢跟兒子娶媳婦。 兒子老大不小,明年跟娶個媳婦,后年家里就能多個大胖小子。 想到未來的孫子,老父親不禁嘆了口氣,多了兩副碗筷倒沒什么。 不過孫子可是要送去讀書的,讀書的開銷可大了,為了多掙錢,要不要請人呢。 如果請了長工,學會了這門生意,跑出去單干,豈不是多了個競爭對手? 可如果只兩父子干,每天都如此勞累不提,也擴大不了生意。 老父親看向干活的兒子。 如果這門活計要是再難些就好了,就不怕請人。 可惜。 老父親內(nèi)心對蜂窩煤生起了不滿,嫌棄蜂窩煤的制造太容易了些,渾然忘記了剛得到這門手藝時的興奮。 “好了。”老父親阻止了兒子。 也不嫌棄臟手,上前抓了一把煤泥,已經(jīng)可以攥出形狀。 兩父子搬來一套木頭模具,一個用手往模具里灌煤泥,會故意漫出來一些,一個拿著厚實的板子壓平。 壓平是力氣活,兒子見父親喘著粗氣,于是說道:“我來吧。” 老父親猶豫了會,還是讓開了。 兒子干的比老父親又快又穩(wěn)。 “要是年輕的時候,我比你干的還快。”老父親不服氣了。 “吃飯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