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官窯工錢不多,但是管吃管喝,沒有活計的工匠也是個去處,不是每個工匠都能像萬三一樣有本事的。 國泰民安,許多工匠靠著手藝混的不錯,更多的工匠被東家招聘打長工,但也有不少的工匠還是過的苦兮兮。 這些工匠流竄各地去打短工,或者去鄉間為百姓們修修補補掙點飯錢。 如今有了貴人辦立的工廠,不但招募了有本事的工匠,也吸收了這許多手藝不行的工匠。 哪怕是一級工匠,每月也是一兩銀子的工錢。 而且八級制度,更是這些工匠看重的,不但能掙錢,還能提高自己的本事。 中華重工才幾個月,卻已然不知不覺改變了東北臺村人們的生活。 “嘩啦啦。” 蜂窩煤的普及,讓熱水成為了簡單的生活物資。 幾名外地的工人,在工友的家門口,手腳麻利的用熱水洗漱,本地工友滿臉的熱情。 不是他好客,是有錢可以拿。 因為工廠的宿舍還在修建,本地的人下工后可以回家住,外地人卻需要安置。 于是執事們想出了辦法,鼓勵本地工人為外地工人提供房舍,每個月補貼三錢銀子。 此人離廠子最近,他的婆娘等外地工人們去睡覺了,她才出門來透氣,看到遠處已經開始起房梁的幾棟房屋,婦人忍不住嘆氣。 “當家的,估摸這錢還能拿兩個月,實在是可惜,你們廠的房子要是修的再慢些多好。” 本地工人好笑的罵道。“你兩眼鉆到錢眼里頭,也不看看隔壁是做什么的。” 月上梢頭,東北臺村靜悄悄一片。 同樣的天空下。 此處顯得安寧,而別處卻慌亂不堪。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