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田畝不大變的情況下,哪怕是明初,三代人也就不夠分了。 自己身體的原主是短命鬼,到了他兒子那一代,衛所制度已經名存實亡。 滿打滿算剛好是三代人。 而今年是洪武二十五年,衛所制度其實已然有些積弊,不像唐云所言那么完美。 世間哪里有萬全之法,國泰民安的歲月,只需要二十年,一代人的歷程就能變得不合時宜。 唯一的萬全之法! 只有發財立品,生產力才是文明進步的根源,不解決生產力,所有的思想都是空中樓閣。 推動工業革命,而大明也具備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條件和經濟市場,能解決一切問題,至少是大部分的問題。 十四世紀意大利是西方黑死病的第一站,讓意大利死亡了半數的人口。 沒有經歷戰火,人口大規模減少,又保存下了文明的延續,才讓意大利有了文藝復興的環境。 因為苦難過后的人們突然發現富裕了,在文明未受到倒退的環境下,于是富裕的人們開始誕生各種思想。 中國也是有這個機會的,例如明亡之際,新學新思想已經在福建浙江廣為流傳,經濟思想上也開始資本主義萌芽。 無論產量,技術,包容,知識等各方面的文化都具備條件,例如戰亂讓北方人口急速的消減,也讓人均田畝增多。 換朝代不可怕,可怕的是亡天下。 可惜了。 西方能陷入黑暗的中世紀,東方也有這個經歷,并且發生的時機太過不巧。 朱高熾打量著田地里勞作的軍戶們。 現在其實是最好的時機。 明初無論是軍戶還是百姓們,大多數手里還有余糧和些許錢財,支撐的起工業革命需要的市場。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