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林逸和錢升自不必說。 就是汪強也懂得這“禹王九鼎”的價值。 當初,在“何正墓”中見到了那些相當于西漢時期偽造的九只贗品,就已經足以震驚整個華夏考古界。 在他們從精絕女王墓穴之中脫身之時,更是在“天梯”上親眼見到了“梁州鼎”的蹤跡。 當時,這些畫面出現在他們的直播間時,全球華人都為之一振。 網絡曾經出現過無數次爭論。 爭論的目標就是,九鼎和傳國玉璽究竟誰才是華夏第一國寶? 所有人爭論不已,這個話題帖也曾一度沖上熱搜。 無數專家學者都借著這個話題出來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當時論壇有一個高亮回復:如果始皇帝能找到九鼎,他就不會搞個傳國玉璽出來。 算是徹底終結了這個話題。 從結果來看,民間和官方的意見基本一致,九鼎>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只是始皇帝用來傳承大統,認證身份的替代品而已。 跟“青州鼎”的下落相比,現在他們手中的這一面“太宗正冠鏡”的來歷,以及它存在的意義,就顯得沒那么重要了。 錢升用麂子皮把銅鏡包好,遞給林逸,林逸把銅鏡收進背包。 三人此刻,同時把目光聚焦到了眼前的棺槨之上。 這個圓形中空結構的夯土堆也終于在三把強光手電和兩盞頭燈之下,顯露出了真容。 棺槨的位置并不居正中,而是更偏向南邊的石門處。 周圍十二具殉葬的干尸圍立在四周。 “林爺,剛才就顧著害怕了,您不覺得這姜太公的棺槨周圍有人殉,這事挺奇怪的嗎? 按理說,西周已經徹底廢止了人殉的,除了牲畜以外,基本不許陪葬活物。 何況依這銘文的內容,這祭祀大典是周公主持,他可是《周禮》的制定者,怎么會允許人殉陪葬呢?” 林逸走到棺槨近前,仔細觀察了一下之后,對錢升解釋道: “呂尚身份特殊。 他雖是西周開國元勛,可他也算是殷商舊臣,何況他還有羌人的血統。 在商周時期,祭祀又是頭等大事,既要循周禮,也要尊重原住民的傳統習俗。” 說罷,林逸走近那些干尸。 戴上橡膠手套,查看了這些干尸的牙齒和骨骼之后,斷言道。 “這些殉葬者并不是‘活殉’,他們在進入這里之前,就已經被做成了干尸,瞧,這里還有石灰和木炭的碎屑。 根據牙齒和骨骼來判斷,他們平均年齡都在三十五歲以上,在當時已經算是高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