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們的身份是佛教的護法神,他們所持的法器也是因為這些情節的杜撰而深入人心。 南方增長天王:執劍,因劍有鋒,所以諧音為“風”。 東方持國天王:持琵琶,因琵琶能調出音調,寓意為“調”。 北方多聞天王:手執銀鼠、寶傘,因傘能遮雨,所以代表“雨”。 西方廣目天王:手纏蛇,意為龍蛇司順,寓意“順”。 實際上,在唐朝時期,這四位天王的名字、形象和法器都跟后世描述的有所不同。 曾經在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天王浮雕造像當中,佛門四大天王首次集體亮相: 東方提頭賴吒天王:雙手持劍; 南方毗婁博義天王:左手執劍; 西方毗婁勒義天王:左手持弓,右手執箭; 北方大圣毗沙門天王:左手托塔,右手舉劍。 他們四位的造型跟現在林逸哥仨所處的石室冰壁畫上的極為相似。 而這四方天王當中,唯獨北方天王毗沙門天王的身份最為特殊。 據《毗沙門儀軌》記載,唐玄宗天寶元年,藩邦包圍西涼城,邊關告急。 唐玄宗請不空三藏法師持誦《仁王經》修法加持。 法師修法時,被困之城的北門,多聞天王及無量神兵在云霧間鼓角喧鳴地出現,又有一批金色老鼠,把敵人的弓弦、器械全都咬斷,邊關告捷。 唐玄宗因此下詔書,敕令諸道節度、所在州府于城西北隅各置天王形象供養,佛寺亦敕別院安置。 故毗沙門天被唐軍尤為推崇,視為戰神。 身披重鎧、執劍托塔半坐的毗沙門天形象,常繪制在旗幟上,號曰“天王旗”,以示護佑昌隆大唐盛世之意。 這位毗沙門天王的形象,最后也被化用在了托塔李天王的身上。 并且取了唐代大軍事家-李靖的名字,為他所用。 林逸這個時候才注意到,北方毗沙門畫像的面積,要比其他三位更大一些。 以此來彰顯他的特殊身份。 他的畫像具有獨一性,那他的身上一定有特殊的標記。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