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南派其他三家,多差了輩分,有些話他們這些小輩沒法開口。 “天師府”身份特殊,管事的是“康字輩”,按規矩抬一輩也算“壽字輩”,自然就成了南派的傳聲筒。 信中內容說的很直接也很露骨,簡短點說就是: “聽說你們二位要收幾個網紅當徒弟,這事我們南派四門覺得不太合適,如果你們執意要這么做,那就干脆,把你們要收的這幾個網紅弟子拉出來抻練抻練。” 意思很明白,既然你們覺得這哥仨能接得住“康字輩”的稱號,那咱們南北兩派就比試比試。 我們這邊派出來的弟子,都已經出了“寧字輩”,輩分跟你們沒法比。 可要是你們這幾個口盟的“康字輩”弟子輸給這些小輩兒,收徒的事以后就不用再提。 這封信,幾人互相傳閱了一番。 大概意思也都清楚了。 “比就比,誰怕誰呀!我們哥幾個不把他們屎打出來,算他們拉的干凈。” 羅老頭在一旁抬手就給汪強一個爆栗子。 別看他整天駝著背,佝僂著身子,這手勁可不是一般的大。 彈的汪強眼淚都出來了,還不敢說什么。 “介是找咱們干仗的事嗎?啊?再說了,就憑你這一身肉,就想跟人過招,指不定誰把誰屎打出來呢,看信你倒是看全乎嘍,一天毛毛躁躁的。” 汪強捂著腦門,又把信紙從桌上拿了起來。 原來,這信紙背面還有內容。 把比試的內容都已經定好了:江口沉銀。 明末清初,巴蜀義軍首領“八大王”張獻忠,在蓉城稱帝,建立‘大西政權’,稱“大西王”。 從起義到稱帝,這位“八大王”可沒少搜刮民脂民膏。 后來,在滿清官兵的圍剿追擊下,張獻忠放棄了蓉城,帶上金銀財寶準備順江南下,沒想到卻遭到了地主武裝楊展的伏擊,攜帶的大量金銀沉入江堤。 之后楊展、乾隆年間總督孫士毅先后募集水手打撈上來金銀以萬兩計。 后來幾經戰亂,民間只留下了: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蓉城府”的歌謠。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