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五哥一聽連連擺手:“沒得沒得,我看電視上都是這樣演的,他真是法醫?” “嗐,什么法醫,聽老三胡咧咧,就是愛好,啥玩意都略懂一點。” 五哥搖了搖頭。 “略懂?我看不像,肯定是下過功夫的。” 他們幾個在這閑聊,林逸和白璐那邊已經完成了采樣。 脫下手套拍了拍手,長出了一口氣。 “看明白了,這些腳印,車轍還有指紋,絕對不是近代人留下的。” “何以見得呢?” 白璐有些不解的問道。 “車轍位于兩個腳印之間,而且從痕跡判斷,這車輪既不是橡膠,也不是金屬,而是木頭,這種工具你們應該想到是什么了吧?” “獨輪車?”錢升第一個反應過來。 “沒錯,就是獨輪車。” 獨輪車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民間運輸工具,誕生時間已經不可考證,但是根據西南地區的民間傳說,說這東西是諸葛武侯發明,甚至有傳言說這種手扶獨輪車就是傳說中的“木牛流馬”。 這種車子的構造就是一副連接車駕,輪子在車子的最中間,一副車把在后。 手扶著車把推動車子,既能載人也能拉貨。 “你們說的那不都是‘雞公車’嘛?這東西在我們這里常見的很,我小時候家里都有一輛,一推起就咯吱咯吱的響個不停,現在你去到鄉下說不定還能看到有人在用。” 五哥繪聲繪色的演示了一下,看得出他確實是使用過,非常有生活。 “再看這些腳印,鞋底的紋路雜而不亂,以橫向的紋路為主,就可以判斷,這些鞋子絕對不是工業制品,再加上鞋底周圍還有腳趾落地踩踏的痕跡,就可以判斷出,這些鞋子,是那種手工編織的草鞋或者芒鞋。” “腳踩芒鞋,推著小車能自由出入這墓穴當中,準確的找到寢殿所在,還能不引發前面兩個大殿里的機關和陷阱” 錢升的話說了一半,大伙基本上也就心知肚明了。 現在,再聯想到之前他們看到的那本,介紹寺廟由來的小冊子里面的內容: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