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林逸笑著拎起一張拓片貼在車前檔風玻璃上,上面的字跡依稀可見。 字體是非常明顯的行楷,也是明代最為流行的碑刻字體。 “書丹之人的筆力非常扎實,能從筆劃當中看出他習字的軌跡,有董其昌的韻味,這筆字,一般人寫不出來。” “雕刻的工匠也不一般,能雕刻出原作那種力透紙背的力量感。可惜了,如果這通碑沒有被抹掉字跡,應該是一通極好的書法摹本,典范之作。” 林逸和錢升正在討論,五哥忽然插言道: “你說這人為啥子要把這上面的字給抹掉?” “五哥,您有所不知。咱們華夏這書法,分為碑學和帖學兩大門類。 顧名思義,這碑學,就是從碑刻當中學習古人的書法,帖學就是從古帖入手,研習舊人的墨寶。 只能說各有所長,但是有一個問題,這古代的字帖傳世量很少,碑文的存世量就比較可觀。 以前還有人以拓碑為業,特別是一些名家的石碑,歐柳顏趙這些人的書丹的碑文,在以前沒有大量印刷品出現的時代,那可每一份拓片都是價值連城的寶貝。 這些人為了讓自己的拓片賣出個好價錢,他們拓完以后,就會故意損毀碑文上幾個重要的字,甚至是損毀一整塊碑文。 這么一來,他的拓片就成了孤本,要多少錢,那完全就是他說了算。” “好狠吶!”聽完錢升的講述,五哥都不由得咋舌。 “那我們眼前這塊是為啥子?” “為了隱瞞真相!我就說這通石碑怎么看著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還記得咱們在井口底下看到的那只赑屃嗎?這通石碑,本來是應該安插在那只赑屃上的。” 林逸這話一出,舉座皆驚。 “我怎么就沒想到呢!我也是覺得這碑額的規格,還有這書丹的、雕工都是頂級,怎么也不能只是一塊寺廟落成的紀念碑啊。 照您這么一說,那就全對上了,這么厚的碑體,選用這么好的材料,蟠龍紋飾,跟下面那只赑屃背上的祥云紋飾屬于同一種風格。” 錢升猛地一拍巴掌,湊近到玻璃上仔細辨認上面的文字。 行楷書,除了里面個別的繁體字以外,已經算非常接近現在的書寫習慣的一種書體。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