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土夫子?” 聽到這個名字,林逸和錢升的反應最大。 土夫子,是三湘之地,特別是潭州地區,對賣泥巴的人的一種戲稱。 因為在古代,煤炭還屬于比較高端的取暖物,一般人家舍不得直接用,就用煤渣和著黃泥餅子,做成類似于蜂窩煤樣的東西,既能燒火還節約了成本。 都是從泥土里討生活,這個名字后來就用在了三湘之地的盜墓賊身上。 只是,這塊地面上的土夫子,一直都沒有太成氣候。 主要還是在封建時期,沒多少王朝在這里建都,倒斗這個行當,沒能在這塊地界形成規模。 所以,白老爺子剛才提到的這個翁家,林逸和錢升都沒有多少印象。 “潭州土夫子,屬于散兵游勇,而且下手很不講究。 倒斗一門,基本都是倒前人的大斗,絕對不會去驚擾老百姓。 這些人可不管你什么民家還是官家,只要兜里沒錢,就找機會下手,挖墳掘墓找值錢的東西,品行低劣,毫無底線,為江湖人所不齒。 后來,清末,江湖上出現了一對來自潭州的兄弟,老大叫翁有方,老二叫翁有才,江湖人稱‘翁氏昆仲’,平時拉著一個雜耍班子四處賣藝,晚上找地方歇腳,順帶挖墳掘墓。 可能也是他們運氣好,掏上了幾個大頭,沒想到還真被他們給干起來了。 那會兒正趕上軍閥混戰,不少的跑江湖打把式賣藝的,最后為了生計,都投靠到了翁氏昆仲旗下,全國各地跑,說是演出掙錢,實際上就是趁亂倒斗。” 白老爺子說完,端起茶杯潤了潤嗓子。 這邊羅老頭接過話茬繼續說道: “俗話說,寧帶千軍萬馬,不帶十樣雜耍,這翁家兄弟也是該著人家掙這份兒錢,人家就是有本事把這些能人攏到一塊,替他賣命。 據說這幫人后來趁亂,一路北上,行經秦晉豫冀,再一路到了京津兩地,這一路上是沒少發財,也沒少給各地的軍閥上供。 據說當年的開了滿清東陵的老孫,就是因為請了這幫人來家里演堂會,后來受了這幫人攛掇,一起動手,把東陵給掀了,老孫拿大頭,他們拿小頭,從這以后,好像再沒聽到他們這幫人的動靜。” 羅老頭這邊話音剛落,剛剛加入聊天的孫仙姑馬上接過他的話。 第(1/3)頁